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4 IDRISI简介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8-24页 |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 | 第18页 |
2.2 自然条件 | 第18-20页 |
2.2.1 地质地貌 | 第18-19页 |
2.2.2 水文与气候 | 第19页 |
2.2.3 土壤植被 | 第19-20页 |
2.2.4 矿产资源 | 第20页 |
2.3 经济条件 | 第20-24页 |
2.3.1 人.经济 | 第21页 |
2.3.2 农业发展 | 第21-22页 |
2.3.3 工业发展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3.1 数据来源 | 第24页 |
3.2 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3.3 数据重分类 | 第25页 |
3.4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多目标榆林土地利用变化预测 | 第27-42页 |
4.1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 第27-31页 |
4.2 构建适宜性图集 | 第31-36页 |
4.2.1 耕地适宜性图 | 第31-33页 |
4.2.2 建设用地适宜性图 | 第33-34页 |
4.2.3 草地适宜性图 | 第34-35页 |
4.2.4 林地适宜性图 | 第35-36页 |
4.2.5 适宜性图集生成 | 第36页 |
4.3 CA-MARKOV预测 | 第36-42页 |
4.3.1 2010年土地利用预测与评估 | 第36-37页 |
4.3.2 2015年、2020年土地利用预测 | 第37-42页 |
第五章 土地利用措施与建议 | 第42-44页 |
5.1 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搞好防风固沙与水土保持 | 第42页 |
5.2 提高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大矿区土地复垦力度 | 第42页 |
5.3 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防治土地污染 | 第42-4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4-46页 |
6.1 结论 | 第44页 |
6.2 讨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