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工业园区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 第8-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2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2.1 国外产业集群理论 | 第12-14页 |
2.1.1 工业区位理论 | 第12页 |
2.1.2 集聚经济理论 | 第12-13页 |
2.1.3 增长极理论 | 第13页 |
2.1.4 新竞争优势理论 | 第13-14页 |
2.2 国内产业集群理论 | 第14-16页 |
2.3 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第16-17页 |
2.4 工业园区发展的战略 | 第17-19页 |
2.5 文献述评 | 第19-20页 |
3 武义县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 第20-34页 |
3.1 武义县工业园区的概况和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3.2 武义县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 第21-24页 |
3.3 武义县工业园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4-28页 |
3.3.1 各园区的主导产业和产业特色不够明显 | 第24页 |
3.3.2 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尚未形成 | 第24-25页 |
3.3.3 园区内企业的创新能力薄弱 | 第25-26页 |
3.3.4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 第26-27页 |
3.3.5 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业滞后 | 第27-28页 |
3.4 工业园区存在问题的管理体制根源 | 第28-34页 |
3.4.1 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 | 第28页 |
3.4.2 政府政绩观主导 | 第28页 |
3.4.3 园区的财税依赖性 | 第28-34页 |
4 武义县工业园区发展战略的环境分析 | 第34-44页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第34-38页 |
4.1.1 政治法律环境 | 第34-35页 |
4.1.2 经济环境 | 第35-36页 |
4.1.3 社会文化环境 | 第36-37页 |
4.1.4 技术环境 | 第37-38页 |
4.2 内部环境分析 | 第38-44页 |
4.2.1 产业基础 | 第38-39页 |
4.2.2 区位资源 | 第39-41页 |
4.2.3 生态环境资源 | 第41页 |
4.2.4 发展劣势 | 第41-44页 |
5 武义县工业园区发展战略的制定 | 第44-58页 |
5.1 工业园区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 | 第44-45页 |
5.1.1 区域协同发展原则 | 第44页 |
5.1.2 创新发展原则 | 第44页 |
5.1.3 产城融合发展原则 | 第44-45页 |
5.1.4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45页 |
5.2 工业园区发展战略定位和目标 | 第45-47页 |
5.2.1 发展战略定位 | 第45-46页 |
5.2.2 发展战略目标 | 第46-47页 |
5.3 具体战略的确定 | 第47-52页 |
5.3.1 产业发展重点 | 第47-49页 |
5.3.2 产业空间布局优化 | 第49-51页 |
5.3.3 生态工业园建设 | 第51-52页 |
5.4 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52-58页 |
5.4.1 吸引资本和人才等要素集聚 | 第53-54页 |
5.4.2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 第54-55页 |
5.4.3 促进产业培育和发展 | 第55页 |
5.4.4 优化园区管理体制 | 第55-58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58-60页 |
6.1 结论 | 第58页 |
6.2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