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天图像增强方法研究及FPGA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安排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雾天图像特性分析 | 第14-20页 |
2.1 雾天图像形成的原因 | 第14-16页 |
2.1.1 入射光衰减作用 | 第14页 |
2.1.2 环境光影响 | 第14-15页 |
2.1.3 散射系数与波长的关系 | 第15-16页 |
2.2 图像质量的评价 | 第16-17页 |
2.3 雾天图像的特性 | 第17-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雾天图像增强算法 | 第20-37页 |
3.1 基于RETINEX的图像增强算法 | 第20-23页 |
3.1.1 Retinex算法原理 | 第20-21页 |
3.1.2 单尺度Retinex算法(SSR) | 第21页 |
3.1.3 多尺度Retinex算法(MSR) | 第21-22页 |
3.1.4 Retinex算法仿真评价 | 第22-23页 |
3.1.5 Retinex算法总结 | 第23页 |
3.2 基于直方图均衡的图像增强算法 | 第23-36页 |
3.2.1 全局直方图均衡算法 | 第23-24页 |
3.2.2 图像分块部分重叠直方图均衡算法 | 第24-26页 |
3.2.3 限制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衡算法 | 第26-32页 |
3.2.4 基于直方图均衡算法的对比评价 | 第32-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图像增强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 | 第37-53页 |
4.1 总体需求分析和设计 | 第37-38页 |
4.2 FPGA的结构特性及选型 | 第38-40页 |
4.2.1 FPGA的结构特点 | 第38-39页 |
4.2.2 FPGA的选型 | 第39-40页 |
4.3 工业相机的选型 | 第40-41页 |
4.4 图像采集电路的设计 | 第41-44页 |
4.4.1 CameraLink接.设计 | 第41-43页 |
4.4.2 CameraLink接.电路测试 | 第43-44页 |
4.5 图像显示电路的设计 | 第44-47页 |
4.5.1 VGA时序 | 第46页 |
4.5.2 VGA时序逻辑设计 | 第46-47页 |
4.5.3 测试与验证 | 第47页 |
4.6 其他电路设计 | 第47-50页 |
4.6.1 FPGA外围电路设计 | 第47-49页 |
4.6.2 RS422电路设计 | 第49页 |
4.6.3 电源电路 | 第49-50页 |
4.7 硬件平台PCB设计 | 第50-52页 |
4.7.1 PCB电路板设计原则 | 第50-51页 |
4.7.2 PCB电路板检测 | 第51-52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图像增强算法的FPGA实现 | 第53-67页 |
5.1 CLAHE算法FPGA实现总体架构 | 第53-54页 |
5.1.1 算法实现步骤 | 第53-54页 |
5.1.2 算法实现流程的优化 | 第54页 |
5.2 增强算法逻辑设计及仿真分析 | 第54-63页 |
5.2.1 时钟管理以及像素位置的划分 | 第54-56页 |
5.2.2 直方图统计 | 第56-57页 |
5.2.3 直方图重分配 | 第57-59页 |
5.2.4 直方图均衡 | 第59-60页 |
5.2.5 像素线性加权重构 | 第60-63页 |
5.3 资源消耗及时序分析 | 第63-64页 |
5.3.1 资源占用情况 | 第63页 |
5.3.2 算法实现时序分析 | 第63-64页 |
5.4 板级实验测试 | 第64-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7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