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书法、篆刻论文--中国书法、篆刻论文--书法论文

晚明至清初的篆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6-8页
第一章 晚明至清初之前的篆书状况第8-14页
    (一)先秦、秦汉时期的篆书风格与状态第8-9页
    (二)中期篆书风格与状态第9-14页
        1 魏晋南北朝时期第9-10页
        2 隋唐时期第10-11页
        3 宋朝时期第11-12页
        4 元朝、晚明之前的篆书第12-14页
第二章 晚明至清初时期的篆书艺术价值第14-27页
    (一)晚明至清初的时代背景第14-15页
    (二)晚明至清初篆书的传承与发展第15-24页
        2.1“以禅论书”的传承与发展第15-19页
            2.1.1 董其昌的书法美学思想第15-16页
            2.1.2 傅山的书法思想继承发展第16-19页
        2.2 革新派的传承与发展第19-22页
            2.2.1 公安派和徐渭第19页
            2.2.2 赵宧光的《寒山帚谈》与草篆第19-22页
        2.3 实学思潮下的传承与发展第22-24页
            2.3.1 清初的“实学思潮”第22页
            2.3.2 考据学的发展第22-24页
    (三)晚明至清初时期的篆书对清乾嘉时期的影响第24-27页
        3.1 碑学兴起前的背景第24-25页
        3.2 碑学书法的兴起和发展第25-27页
第三章 晚明至清初时期主要篆书书家研究第27-37页
    (一) 赵宧光第27-30页
    (二) 文彭第30-33页
    (三) 傅山第33-37页
结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致谢第40-41页
在读研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作)及科研情况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六根互用,感而遂通”-绘画艺术中的通感研究
下一篇:新世纪以来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创作嬗变--以王小帅、宁浩、贾樟柯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