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4-30页 |
1. 转座子的概述 | 第14-17页 |
1.1 转座子的定义 | 第14页 |
1.2 转座子类型 | 第14-15页 |
1.3 DNA转座子家族 | 第15-17页 |
2. SB转座子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2.1 SB转座子的发现与结构 | 第17-18页 |
2.2 SB转座子的转座机制 | 第18-21页 |
3. PB转座子结构及转座机制 | 第21-22页 |
4. Tol2转座子结构与转座机制 | 第22-23页 |
5. 转座子的应用 | 第23-30页 |
5.1 基因转移载体和转基因研究应用 | 第23-26页 |
5.2 促进外源基因表达 | 第26页 |
5.3 基因治疗 | 第26页 |
5.4 基因捕获 | 第26-30页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30-90页 |
第一章 PB、SB、Tol2转座子在细胞水平整合效率比较 | 第30-34页 |
摘要 | 第30页 |
前言 | 第30-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1.1 菌株、载体及试剂 | 第31页 |
1.2 细胞转染方案 | 第31页 |
1.3 G418抗性筛选 | 第31-32页 |
2 结果 | 第32-33页 |
3 讨论 | 第33-34页 |
第二章 PB、SB、Tol2转座子在细胞水平基因捕获效率比较 | 第34-39页 |
摘要 | 第34页 |
前言 | 第34-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1.1 菌株及试剂 | 第35-36页 |
1.2 仪器设备 | 第36页 |
1.3 细胞转染方案 | 第36页 |
2 结果 | 第36-37页 |
3 讨论 | 第37-39页 |
第三章 PB、SB、Tol2转座子在胚胎水平转座活性比较 | 第39-47页 |
摘要 | 第39页 |
前言 | 第39-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1.1 常规耗材及试剂 | 第40页 |
1.2 胚胎注射和培养用试剂 | 第40-41页 |
1.3 受精卵的收集 | 第41页 |
1.4 细胞质注射小鼠受精卵 | 第41-43页 |
1.6 注射方案 | 第43页 |
2 结果 | 第43-45页 |
3 讨论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硬骨鱼类转座组解析 | 第47-78页 |
摘要 | 第47页 |
前言 | 第47-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1.1 重复序列的识别计算 | 第49-50页 |
1.2 进化树构建 | 第50页 |
1.3 系统发育分析 | 第50页 |
2 结果 | 第50-74页 |
2.1 四个硬骨鱼类转座组扩张 | 第50-51页 |
2.2 硬骨鱼基因组中转座子多样性 | 第51-55页 |
2.3 hAT和Tc1/Mariner是硬骨鱼基因组中主要的DNA转座子 | 第55-59页 |
2.4 硬骨鱼中LINE的丰度和系统进化树构建 | 第59-62页 |
2.5 硬骨鱼中LTR的丰度和系统进化树 | 第62-70页 |
2.6 硬骨鱼转座组的扩张历史分析 | 第70-74页 |
3 讨论 | 第74-78页 |
第五章 斑马鱼高活性DNA转座子挖掘和验证 | 第78-90页 |
摘要 | 第78页 |
前言 | 第78-7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9-80页 |
1.1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79页 |
1.2 菌株、载体及试剂 | 第79页 |
1.3 细胞筛选和胚胎注射 | 第79-80页 |
2 结果 | 第80-88页 |
2.1 硬骨鱼类Tc1转座子的活性比较 | 第80-85页 |
2.2 斑马鱼Tc1转座子在MEF和HELA细胞中的转座活性 | 第85-86页 |
2.3 斑马鱼Tc1-c转座子在鼠胚胎中的转座活性 | 第86-88页 |
3 讨论 | 第88-90页 |
总讨论 | 第90-93页 |
总结论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