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北京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慢行空间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30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1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整合研究的必要性第12-13页
        1.1.2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慢行空间研究的必要性第13页
        1.1.3 北京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慢行空间研究的必要性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15-18页
        1.3.1 轨道交通与站点周边第15-16页
        1.3.2 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第16-17页
        1.3.3 慢行交通与慢行空间第17-18页
    1.4 相关研究综述第18-27页
        1.4.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8-23页
        1.4.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3-25页
        1.4.3 目前研究的不足第25-27页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与基本框架第27-30页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7-28页
        1.5.2 研究方法第28页
        1.5.3 研究的基本框架第28-30页
2 城市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慢行空间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0-48页
    2.1 相关理论第30-33页
        2.1.1 步行空间与相关理论第30页
        2.1.2 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B+R”系统第30-31页
        2.1.3 TOD理论第31-33页
    2.2 居住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慢行空间构成要素第33-34页
        2.2.1 慢行空间要素构成第33-34页
        2.2.2 慢行活动类型构成第34页
    2.3 居住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慢行空间使用需求与环境要素第34-40页
        2.3.1 慢行空间使用需求与影响适宜性的环境要素第34-37页
        2.3.2 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步行需求与环境要素第37-39页
        2.3.3 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自行车出行空间使用需求与环境要素第39-40页
    2.4 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慢行空间关键性空间环境评价因素第40-48页
        2.4.1 问卷内容与方法第40-41页
        2.4.2 调研对象基本属性第41-42页
        2.4.3 居住型站点周边步行空间关键性环境评价因素第42-44页
        2.4.4 居住型站点周边自行车出行空间关键性环境评价因素第44-48页
3 北京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慢行空间现状分析第48-84页
    3.1 调研内容与对象概况第48-50页
        3.1.1 调研内容第48-49页
        3.1.2 调研站点选取第49-50页
    3.2 基础分类与统计分析第50-60页
        3.2.1 北京居住型站点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的位置关系第50-51页
        3.2.2 北京居住型站点出入口与周边建筑的关系第51-52页
        3.2.3 北京居住型站点出入口周边慢行空间断面形式第52-54页
        3.2.4 北京居住型站点出入口周边自行车停放设施第54-56页
        3.2.5 北京居住型站点出入口周边商业设施第56-58页
        3.2.6 北京居住型站点出入口公共空间形态与面积统计第58-60页
    3.3 北京居住型地下站点出入口与周边慢行空间的关系第60-67页
        3.3.1 出入口占用人行道型第60-62页
        3.3.2 出入口广场型第62-66页
        3.3.3 出入口场地限制型第66-67页
    3.4 北京居住型高架站点出入与周边慢行空间的关系第67-73页
        3.4.1 正面出入口型第68-70页
        3.4.2 侧面出入口型第70-73页
    3.5 基于绕行系数的北京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步行便捷性分析第73-80页
        3.5.1 北京居住型站点周边步行绕路系数分析第73-75页
        3.5.2 北京与上海、天津、国外城市对比分析第75-77页
        3.5.3 北京居住型站点周边步行绕行系数的影响探讨第77-80页
    3.6 北京居住型站点周边底商密度分析第80-83页
        3.6.1 北京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街道底商分布第80-81页
        3.6.2 北京回龙观站点周边街道底商密度第81-83页
    3.7 现状问题总结第83-84页
4 国际案例调研与北京居住型站点周边慢行空间优化策略第84-110页
    4.1 日本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案例调研与启示第84-93页
        4.1.1 多摩广场站第84-88页
        4.1.2 姬路站第88-91页
        4.1.3 汐留站第91-93页
    4.2 日本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慢行空间其他调研第93-98页
        4.2.1 自行车设施第93-95页
        4.2.2 高架下空间利用第95-98页
    4.3 香港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慢行空间分析第98-99页
        4.3.1 香港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概况第98页
        4.3.2 调景岭站第98-99页
    4.4 新加坡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慢行空间分析第99-102页
        4.4.1 新加坡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概况第99-100页
        4.4.2 美世界站第100-102页
    4.5 欧洲轨道交通与慢行交通结合的启示第102-104页
        4.5.1 荷兰——“轨道交通+自行车”换乘系统第102-103页
        4.5.2 丹麦——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单层慢行区”第103-104页
    4.6 北京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慢行空间优化策略探讨第104-110页
        4.6.1 提升慢行便捷性的措施第104-107页
        4.6.2 提升慢行舒适性的措施第107-110页
5 结论第110-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8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8-12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轻钢增层混合结构基础隔震简化分析
下一篇:张家界植物园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