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基础隔震技术国内外研究 | 第9-11页 |
1.1.1 基础隔震原理 | 第9页 |
1.1.2 基础隔震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 国内增层结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5页 |
第2章 基础隔震支座性能 | 第15-25页 |
2.1 基础隔震技术以及隔震支座分类 | 第15-16页 |
2.1.1 基础隔震技术分类 | 第15页 |
2.1.2 隔震支座的分类 | 第15-16页 |
2.2 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优点及构造 | 第16-18页 |
2.2.1 采用铅芯橡胶基础隔震技术的优越性 | 第16-17页 |
2.2.2 铅芯橡胶支座的构造 | 第17-18页 |
2.3 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性能 | 第18-25页 |
2.3.1 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竖向性能 | 第18-21页 |
2.3.2 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水平性能 | 第21-23页 |
2.3.3 耐久性 | 第23-25页 |
第3章 轻钢增层混合结构基础隔震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25-47页 |
3.1 简化计算方法 | 第25-29页 |
3.1.1 静力弹塑性简化分析方法基本原理[78] | 第25-26页 |
3.1.2 静力弹塑性简化分析方法基本假定及目标位移 | 第26-28页 |
3.1.3 简化分析方法的侧向荷载分布模式 | 第28-29页 |
3.2 简化计算模型 | 第29-31页 |
3.3 简化计算 | 第31-45页 |
3.3.1 试验结构模型 | 第31-33页 |
3.3.2 地震波的选取 | 第33页 |
3.3.3 试验结果 | 第33-41页 |
3.3.4 简化计算过程 | 第41-43页 |
3.3.5 简化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43-45页 |
3.4 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轻钢增层混合结构基础隔震有限元分析 | 第47-59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MIDAS的概述 | 第47-48页 |
4.3 两层轻钢增层混合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48-53页 |
4.3.1 工程概况 | 第48-49页 |
4.3.2 有限元分析地震波的选取 | 第49-50页 |
4.3.3 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50-53页 |
4.4 多层轻钢增层混合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53-59页 |
4.4.1 工程概况 | 第53-55页 |
4.4.2 隔震支座参数 | 第55页 |
4.4.3 分析方法以及地震波的选取 | 第55-56页 |
4.4.4 分析结果 | 第56-59页 |
第5章 轻钢增层混合结构基础隔震参数分析 | 第59-69页 |
5.1 引言 | 第59页 |
5.2 两层轻钢增层混合结构参数分析 | 第59-62页 |
5.3 多层轻钢增层混合结构参数分析 | 第62-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