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总体思路 | 第14页 |
| ·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原理与评估 | 第15-22页 |
|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概论 | 第15-19页 |
|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概念 | 第16-17页 |
|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与维修、再循环的差异 | 第17-18页 |
|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流程 | 第18-19页 |
|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性评估 | 第19-22页 |
| ·产品再制造性综合评估 | 第19-20页 |
| ·产品再制造的经济性分析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基于循环再制造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环境分析 | 第22-30页 |
| ·宏观环境分析 | 第22-26页 |
| ·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2-23页 |
| ·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3-24页 |
| ·金融危机对我国零部件行业的影响 | 第24-25页 |
| ·相关政策分析 | 第25-26页 |
| ·微观环境分析 | 第26-29页 |
| ·企业内部因素分析 | 第26-27页 |
| ·消费行为分析 | 第27页 |
| ·消费理性化 | 第27-29页 |
|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发展环境SWOT分析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逆向物流研究 | 第30-36页 |
| ·报废汽车回收系统分析 | 第30-34页 |
| ·回收对象 | 第30-31页 |
| ·回收体系 | 第31-32页 |
| ·回收模式 | 第32-34页 |
|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 | 第34-36页 |
| ·逆向物流网络体系 | 第34页 |
| ·逆向物流网络组成 | 第34-36页 |
| 第五章 基于循环再制造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 第36-49页 |
| ·战略选择的原则、思路与目标 | 第36-37页 |
| ·战略选择的原则 | 第36页 |
| ·战略选择的总体思路 | 第36-37页 |
| ·战略选择的目标 | 第37页 |
| ·战略的选择 | 第37-47页 |
| ·产品战略 | 第38页 |
| ·品牌战略 | 第38-43页 |
| ·总成本领先战略 | 第43-44页 |
| ·纵向合作战略 | 第44-45页 |
| ·人才战略 | 第45页 |
| ·企业文化战略 | 第45-47页 |
| ·发展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 第47-49页 |
| ·加强再制造宣传力度,创造市场需求 | 第47页 |
| ·注重发展战略与国家产业政策相适应 | 第47页 |
| ·优化企业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第47-48页 |
| ·加强企业合作,推进共同发展 | 第48-49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 结论 | 第49页 |
| 展望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