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1.1 论文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视角 | 第10页 |
1.3 论文对象的界定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 “空间”视域下的电影空间 | 第12-18页 |
2.1 电影空间 | 第13-15页 |
2.1.1 电影中“空间”的功能 | 第13-14页 |
2.1.2 电影空间的分类 | 第14-15页 |
2.2 西藏电影中的电影空间 | 第15-18页 |
3 想象中的的西藏 | 第18-32页 |
3.1 东西方电影中的西藏 | 第18-23页 |
3.1.1 “他者”想象:神秘的“香格里拉” | 第19-20页 |
3.1.2 “香格里拉”情结下的西藏影像 | 第20-23页 |
3.1.3 另眼看西藏 | 第23页 |
3.2 《喜马拉雅》、《旅行者与魔术师》中的想象空间 | 第23-32页 |
3.2.1 “香格里拉”的重建 | 第24-27页 |
3.2.2 心灵的梦境 | 第27-32页 |
4 他者言说中的西藏 | 第32-43页 |
4.1 汉族导演影像中的西藏 | 第32-35页 |
4.1.1 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 第33页 |
4.1.2 旧西藏与新西藏 | 第33-34页 |
4.1.3 对人的关注 | 第34-35页 |
4.1.4 现实生存 | 第35页 |
4.2 社会空间和《盗马贼》、《可可西里》 | 第35-43页 |
4.2.1 皈依与反叛 | 第36-39页 |
4.2.2 对立与抗争 | 第39-43页 |
5 自我表白的西藏 | 第43-50页 |
5.1 藏族导演影像中的西藏 | 第43-45页 |
5.1.1 不变的西藏 | 第44页 |
5.1.2 变化的西藏 | 第44-45页 |
5.2 《老狗》、《太阳总在左边》与物质空间 | 第45-50页 |
5.2.1 转型中的迷茫 | 第46-48页 |
5.2.2 心灵的救赎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附录:国内外有关西藏都影像 | 第57-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