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1页 |
2 非上市公众公司的定义 | 第11-16页 |
2.1 公众公司的概念 | 第11-12页 |
2.2 公众公司与场外交易市场 | 第12-13页 |
2.3 非上市公众公司与“新三板” | 第13-14页 |
2.4 非上市公众公司存在的问题 | 第14-16页 |
3 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 | 第16-24页 |
3.1 信息不对称 | 第16-17页 |
3.2 有效市场假说 | 第17-18页 |
3.3 强制信息披露 | 第18-19页 |
3.4 信息披露制度的意义 | 第19-20页 |
3.5 信息披露制度的内容 | 第20-24页 |
3.5.1 信息披露的主体 | 第20-21页 |
3.5.2 信息披露的客体 | 第21-22页 |
3.5.3 信息披露的内容 | 第22-24页 |
4 对英美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考察 | 第24-32页 |
4.1 美国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 第24-27页 |
4.1.1 首次公开披露 | 第24-25页 |
4.1.2 持续披露 | 第25-27页 |
4.2 英国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 第27-30页 |
4.2.1 首次公开制度 | 第27-29页 |
4.2.2 持续披露义务 | 第29-30页 |
4.3 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特点 | 第30-32页 |
5 我国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分析 | 第32-42页 |
5.1 我国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主要内容 | 第32-40页 |
5.1.1 信息披露一般规则 | 第32-33页 |
5.1.2 挂牌前的信息披露 | 第33-35页 |
5.1.3 定向发行信息披露 | 第35-36页 |
5.1.4 定期披露义务 | 第36-38页 |
5.1.5 临时报告制度 | 第38-40页 |
5.2 披露途径 | 第40-41页 |
5.3 法律责任 | 第41-42页 |
6 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42-53页 |
6.1 现有制度存在主要的问题 | 第42-45页 |
6.1.1 新挂牌公司难以承受过高披露标准 | 第42-43页 |
6.1.2 挂牌审核与信息披露制度缺乏衔接 | 第43-44页 |
6.1.3 对风险的事项披露不足 | 第44页 |
6.1.4 自律监管机制不完善 | 第44-45页 |
6.1.5 法律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 | 第45页 |
6.2 我国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建议 | 第45-53页 |
6.2.1 设立新挂牌公司披露缓冲期,完成披露制度对接 | 第46-47页 |
6.2.2 完善自律监管 | 第47-48页 |
6.2.3 完善公司挂牌后风险事项的披露制度 | 第48-50页 |
6.2.4 完善披露文件编制方式 | 第50-51页 |
6.2.5 完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 | 第51-53页 |
7 结语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