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区域旅游-经济关系研究 | 第11-12页 |
1.3.2 区域旅游-环境关系研究 | 第12-13页 |
1.3.3 区域经济-环境关系研究 | 第13-14页 |
1.3.4 区域旅游-经济-环境关系研究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9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5.2 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2 相关基础理论 | 第19-22页 |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页 |
2.2 产业结构理论 | 第19页 |
2.3 增长极理论 | 第19-20页 |
2.4 耦合协调度理论 | 第20-22页 |
2.4.1 耦合度 | 第20页 |
2.4.2 耦合度协调度 | 第20页 |
2.4.3 三系统耦合协调作用 | 第20-22页 |
3 辽宁省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演变分析 | 第22-36页 |
3.1 辽宁省政区简介 | 第22-23页 |
3.2 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 | 第23-27页 |
3.2.1 数据来源 | 第23页 |
3.2.2 指标构建 | 第23-25页 |
3.2.3 数学计算模型 | 第25-27页 |
3.3 辽宁省旅游-经济-环境各子系统综合效益评价分析 | 第27-31页 |
3.3.1 旅游、经济子系统综合效益评价分析 | 第27-29页 |
3.3.2 环境子系统综合效益评价分析 | 第29-31页 |
3.4 辽宁省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分析 | 第31-36页 |
3.4.1 辽宁省耦合协调度时序演变分析 | 第31-32页 |
3.4.2 耦合协调度空间演变分析 | 第32-36页 |
4 辽宁省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性分析 | 第36-46页 |
4.1 构建空间权重矩阵 | 第36-38页 |
4.2 全局空间自相关 | 第38-39页 |
4.3 局部空间自相关 | 第39-46页 |
4.3.1 辽宁省2006-2015年Moran散点图分析 | 第39-44页 |
4.3.2 辽宁省2006年LISA集聚图分析 | 第44-4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5.1 结论 | 第46-47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47-48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位论文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