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结构理论论文

城市小净距公路隧道开挖方法的力学行为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1-16页
        1.2.1 相互影响第12-14页
        1.2.2 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第14-15页
        1.2.3 中加岩柱稳定性分析与加固措施研究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8页
第二章 隧道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有限单元法第18-34页
    2.1 小净距隧道结构力学特性第18-25页
        2.1.1 小净距隧道初始地应力场第18页
        2.1.2 隧道二次应力状态第18-19页
        2.1.3 常见的三种洞室二次应力分析第19-22页
        2.1.4 常见的小净距双洞的受力特征第22-25页
    2.2 隧道围岩基本理论第25-30页
        2.2.1 弹塑性理论第25-27页
        2.2.2 德鲁克—普拉格模型第27-30页
    2.3 有限单元法第30-32页
        2.3.1 应用有限元分析步骤[501第30-32页
        2.3.2 GTS有限元分析软件第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小净距隧道的设计概况第34-42页
    3.1 五里坪隧道设计概况第34-40页
        3.1.1 工程概况第34-35页
        3.1.2 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第35-37页
        3.1.3 设计原则及技术指标第37页
        3.1.4 隧道设计第37-40页
    3.2 五里坪隧道施工动态设计概况第40-42页
        3.2.1 施工开挖方法设计第40页
        3.2.2 地质超前预报第40-41页
        3.2.3 施工监控量测第41-42页
第四章 小净距隧道开挖方法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第42-57页
    4.1 建立计算模型和参数选取第42-44页
        4.1.1 计算模型的基本假定第42-43页
        4.1.2 计算基本物理力学参数及模型范围第43-44页
    4.2 隧道的开挖方法数值模拟分析第44-46页
    4.3 模拟数值计算结果分析第46-55页
        4.3.1 围岩及隧道变形分析第46-49页
        4.3.2 围岩及隧道受力分析第49-53页
        4.3.3 双侧壁导坑法下中夹岩受力分析第53-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小净距隧道动态施工监控量测第57-74页
    5.1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的选取第57页
    5.2 小净距隧道动态施工监控量测概述第57-58页
    5.3 施工监测在新奥法小净距隧道设计施工中地位和作用第58-61页
        5.3.1 小净距隧道的特殊性第58-59页
        5.3.2 小净距隧道施工监测在新奥法设计施工中的地位第59-60页
        5.3.3 小净距隧道施工监测在新奥法设计施工中的作用第60-61页
    5.4 小净距隧道施工监测内容第61-62页
    5.5 小净距隧道监测方案设计第62-68页
        5.5.1 洞内沉降及收敛监测第62-63页
        5.5.2 监测方法和测点布置第63-66页
        5.5.3 监控量测的控制标准和警戒值第66-68页
    5.6 典型的监测数据结果分析第68-72页
        5.6.1 地表沉降第68-69页
        5.6.2 小净距隧道拱顶下沉量测第69-70页
        5.6.3 小净距隧道初期支护和围岩间压力量测第70-71页
        5.6.4 小净距隧道钢拱架应力量测第71-72页
    5.7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7页
    6.1 结论第74-76页
    6.2 后续工作的研究和展望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进行的科研实习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感性工学的电动自行车设计研究
下一篇:微生物絮凝剂MBFGA1处理含铅废水的吸附行为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