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优化下的草原牧区家庭牧场经济效益分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1 文献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3.2 实地调研方法 | 第10页 |
1.3.3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 第10-11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1.4.2 论文整体设计 | 第11页 |
1.4.3 技术路线图 | 第11-13页 |
1.5 数据来源及范围 | 第13页 |
1.6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6.1 家庭牧场 | 第13页 |
1.6.2 草畜平衡 | 第13-14页 |
1.6.3 资源优化 | 第14页 |
1.6.4 CD生产函数 | 第14页 |
1.7 文章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14-15页 |
1.7.1 文章中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1.7.2 研究中的不足 | 第15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2.1.1 模型研究综述 | 第15页 |
2.1.2 家庭牧场管理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2.2.1 家庭牧场的经营现状研究 | 第16-17页 |
2.2.2 家庭牧场资源优化研究 | 第17-18页 |
2.2.3 家庭牧场经济效益研究 | 第18-19页 |
2.2.4 CD生产函数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3 八大草原牧区基本概况 | 第20-25页 |
3.1 东北牧区 | 第20-21页 |
3.2 草甸草原牧区 | 第21页 |
3.3 典型草原牧区 | 第21-22页 |
3.4 荒漠草原牧区 | 第22页 |
3.5 半农半牧区 | 第22-23页 |
3.6 青藏高原草原区牧区 | 第23页 |
3.7 新疆牧区 | 第23-24页 |
3.8 青藏高原草甸区牧区 | 第24页 |
3.9 小结 | 第24-25页 |
4 八大牧区家庭牧场现状描述 | 第25-32页 |
4.1 牧户家庭基本信息 | 第25-27页 |
4.1.1 牧户户主受教育程度 | 第25-26页 |
4.1.2 牧户民族构成 | 第26-27页 |
4.1.3 牧户家庭人口及劳动力情况 | 第27页 |
4.2 牧户草地承包及棚圈建设使用情况 | 第27-28页 |
4.3 牧户饲养的主要品种 | 第28-29页 |
4.4 牲畜存栏数和出栏数 | 第29-30页 |
4.5 母畜平均繁殖率 | 第30-31页 |
4.6 羔羊的增重情况 | 第31页 |
4.7 仔畜出栏前的平均饲养天数 | 第31-32页 |
5 八大牧区家庭牧场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 第32-41页 |
5.1 家庭牧场生产性收入对比分析 | 第33-36页 |
5.1.1 计算方法及指标解释 | 第33页 |
5.1.2 八大牧区家庭牧场的生产性收入 | 第33-36页 |
5.1.3 小结 | 第36页 |
5.2 家庭牧场生产性支出对比分析 | 第36-38页 |
5.2.1 计算方法及指标解释 | 第36页 |
5.2.2 八大牧区家庭牧场的生产性支出 | 第36-38页 |
5.2.3 小结 | 第38页 |
5.3 家庭牧场生产性净收入对比分析 | 第38-41页 |
5.3.1 计算方法及指标解释 | 第39页 |
5.3.2 八大牧区家庭牧场的生产性净收入 | 第39-40页 |
5.3.3 小结 | 第40-41页 |
6 基于CD生产函数研究家庭牧场生产要素的弹性 | 第41-44页 |
6.1 设定CD生产函数模型 | 第41页 |
6.2 数据来源及变量介绍 | 第41页 |
6.3 回归分析 | 第41-43页 |
6.4 测算结果 | 第43-44页 |
7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44-50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44-47页 |
7.1.1 放牧加合理的舍饲管理模式 | 第44-45页 |
7.1.2 畜种和畜群结构的优化 | 第45页 |
7.1.3 生产性收入结构的变化 | 第45-47页 |
7.1.4 经营方式的作用 | 第47页 |
7.2 对策建议 | 第47-49页 |
7.2.1 优化畜种及畜群结构 | 第47-48页 |
7.2.2 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 | 第48页 |
7.2.3 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及应用范围 | 第48-49页 |
7.2.4 加强项目的宣传和对牧民的培训力度 | 第49页 |
7.2.5 建立专业合作社 | 第49页 |
7.3 小结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