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物理学论文--建筑气候学论文

冰雪下垫面条件城市住区热气候及室外人体舒适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1.1.1 课题来源及任务第10页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0-12页
    1.2 冰雪下垫面状况下冬季局地热气候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现场观测研究第12-14页
        1.2.2 数值模拟研究第14-15页
    1.3 室外热舒适影响因素及热环境评价标准第15-18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22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第18-19页
        1.4.2 主要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0-22页
第2章 雪被-土壤联合体热交换动态模型建立第22-36页
    2.1 冰雪下垫面与土壤、大气间的传热模型第22-30页
        2.1.1 冰雪层的构成第23页
        2.1.2 单层冰雪热量平衡模型第23-28页
        2.1.3 多层冰雪热量平衡模型第28-29页
        2.1.4 下覆土壤层热量平衡第29-30页
    2.2 冰雪层密度的变化第30-32页
    2.3 雪被-土壤联合体热交换动态模型编程求解第32-35页
        2.3.1 冰雪层能量平衡差方程第32-35页
        2.3.2 物性参数取值第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冰雪下垫面实际观测及模型验证第36-49页
    3.1 冰雪下垫面的实际长期观测第36-39页
        3.1.1 现场实测区域概况第36-37页
        3.1.2 实测方案概述第37-39页
    3.2 现场实测结果分析第39-44页
        3.2.1 对比实验第39-40页
        3.2.2 针对单层模型实测第40-42页
        3.2.3 针对多层模型实测第42-44页
    3.3 数值模拟结果对比验证第44-48页
        3.3.1 单层模型模拟结果对比第44-46页
        3.3.2 多层模型模拟结果对比第46-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严寒地区冬季室外人体舒适度研究第49-61页
    4.1 客观环境测试第49页
    4.2 主观问卷调查第49-52页
        4.2.1 人体热舒适性调查基本概况第49-50页
        4.2.2 问卷内容第50-52页
    4.3 冬季室外热舒适性问卷统计分析第52-56页
        4.3.1 被调查者背景资料第52页
        4.3.2 室外环境参数第52-53页
        4.3.3 感觉投票第53-56页
    4.4 冬季室外热舒适性评价模型第56-60页
        4.4.1 分项感觉评价模型第56-58页
        4.4.2 综合舒适度评价模型第58-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5章 严寒地区冰雪下垫面条件下城市住区室外热气候与舒适度动态模拟第61-82页
    5.1 以上建立模型与城市区域热气候与热平衡动态预测模型耦合第61-65页
    5.2 伊春市某实际住区概述及计算条件汇总第65-68页
        5.2.1 气象条件第65-67页
        5.2.2 研究区域概述第67-68页
    5.3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68-79页
        5.3.1 冰雪下垫面对局地热气候的影响第68-70页
        5.3.2 建筑容积率对局地热气候和热舒适性的影响第70-76页
        5.3.3 建筑高度对局地热气候和热舒适性的影响第76-79页
    5.4 住区环境改善措施第79-80页
    5.5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结论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9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第90-92页
致谢第92-93页
附录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回归分析法的顺倾向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激光跟踪仪的精密控制网建立及其精度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