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1.1.2 选题主要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0-13页 |
1.2.2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3-14页 |
1.2.3 研究情况分析 | 第14-15页 |
1.3 论文的主要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 第15-18页 |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论文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3.3 论文技术路线图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货运机动车超限超载运输的危害及现状分析 | 第18-30页 |
2.1 货运机动车超限超载运输的相关概念 | 第18-21页 |
2.1.1 超限超载的基本界定 | 第18-20页 |
2.1.2 超限和超载的关系 | 第20页 |
2.1.3 超限超载的外部性分析 | 第20-21页 |
2.2 货运机动车超限超载运输的主要危害 | 第21-23页 |
2.2.1 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 第21-22页 |
2.2.2 危害公路桥梁安全 | 第22页 |
2.2.3 扰乱运输市场秩序 | 第22-23页 |
2.2.4 造成汽车行业发展畸形 | 第23页 |
2.2.5 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 第23页 |
2.3 货运机动车超限超载运输治理的历史、现状及原因 | 第23-30页 |
2.3.1 超限超载运输治理的历史 | 第23-25页 |
2.3.2 超限超载运输的现状 | 第25-26页 |
2.3.3 主要原因分析 | 第26-30页 |
第三章 货运机动车超限超载运输治理的博弈分析 | 第30-45页 |
3.1 我国现有治超方式分析 | 第30-33页 |
3.1.1 行政执法管理 | 第30页 |
3.1.2 改进收费方式 | 第30-31页 |
3.1.3 改进治超技术 | 第31-32页 |
3.1.4 组织联合治超 | 第32-33页 |
3.2 博弈论概述 | 第33-35页 |
3.2.1 博弈论概述 | 第33-34页 |
3.2.2 博弈论适用性分析 | 第34-35页 |
3.2.3 博弈关系分析 | 第35页 |
3.3 博弈模型构建及分析 | 第35-45页 |
3.3.1 运输商之间 | 第35-36页 |
3.3.2 运输商与交通管理部门 | 第36-43页 |
3.3.3 存在的其它博弈关系 | 第43-45页 |
第四章 货运机动车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对策分析 | 第45-50页 |
4.1 提高行政执法的权威性 | 第45-46页 |
4.1.1 细化处罚标准 | 第45页 |
4.1.2 改进执法机制 | 第45-46页 |
4.1.3 规范执法行为 | 第46页 |
4.2 构建治超长效机制 | 第46-48页 |
4.2.1 公路治超与区域协作相结合的机制 | 第46页 |
4.2.2 现场检查与源头治理相结合的机制 | 第46-47页 |
4.2.3 持续治理与建设现代物流相结合的机制 | 第47页 |
4.2.4 严格处罚与提高准入门槛相结合的机制 | 第47-48页 |
4.3 完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 | 第48页 |
4.3.1 完善相关标准体系 | 第48页 |
4.3.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48页 |
4.4 提升治超信息化水平 | 第48-50页 |
4.4.1 扩大监控网络覆盖面积 | 第48-49页 |
4.4.2 构建治超信息共享平台 | 第49页 |
4.4.3 加强监测系统智能化建设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