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1.1.3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相关理论 | 第16-21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2.1.1 机动车辆保险 | 第16页 |
2.1.2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责任保险 | 第16-17页 |
2.1.3 社会道路救助基金 | 第17-18页 |
2.1.4 道德风险 | 第18页 |
2.2 社会公平理论 | 第18-19页 |
2.3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我国交强险亏损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1-26页 |
3.1 我国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的早期发展 | 第21-22页 |
3.2 我国交强险的亏损现状 | 第22-23页 |
3.3 我国交强险的亏损原因分析 | 第23-25页 |
3.3.1 道德风险严重 | 第23页 |
3.3.2 立法滞后 | 第23-24页 |
3.3.3 社会环境不利 | 第24-2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4 关于我国交强险亏损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 | 第26-34页 |
4.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6-27页 |
4.1.1 被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4.1.2 被调查人员对交强险的认知情况 | 第27页 |
4.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7-31页 |
4.2.1 对交强险制度的分析 | 第27-29页 |
4.2.2 对人伤赔付成本的分析 | 第29页 |
4.2.3 对保险公司经营的分析 | 第29-30页 |
4.2.4 对道德风险的分析 | 第30页 |
4.2.5 对社会因素的分析 | 第30-31页 |
4.3 调查结论 | 第31-33页 |
4.3.1 交强险的制度不完善 | 第31页 |
4.3.2 人伤赔付成本高 | 第31-32页 |
4.3.3 保险公司的经营不善 | 第32页 |
4.3.4 道德风险的影响 | 第32页 |
4.3.5 社会环境因素复杂 | 第32-3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5 我国台湾地区交强险的借鉴 | 第34-38页 |
5.1 我国台湾地区交强险的概况 | 第34页 |
5.2 我国大陆与台湾交强险的相互比较 | 第34-36页 |
5.2.1 经营模式的比较 | 第34-35页 |
5.2.2 赔偿原则和赔偿范围的比较 | 第35页 |
5.2.3 保障金额的比较 | 第35-36页 |
5.2.4 救助基金的比较 | 第36页 |
5.3 台湾地区交强险经验对大陆地区的启示 | 第36-3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6 扭转我国交强险亏损的对策建议 | 第38-40页 |
6.1 从调整赔偿方式和费率角度推动交强险转型升级 | 第38页 |
6.2 以监管角度加大宣传及奖惩力度 | 第38-39页 |
6.3 从细化管理角度完善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 | 第39页 |
6.4 从扩大基金来源和规范基金管理角度健全救助基金制度 | 第3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7 结论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 | 第45-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