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5页 |
附表索引 | 第15-16页 |
1 绪论 | 第16-24页 |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 | 第16-17页 |
1.2 信道均衡技术 | 第17-18页 |
1.3 FPGA 技术的发展及其优势 | 第18-20页 |
1.4 单载波频域均衡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5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2-24页 |
2 单载波频域均衡系统和分数阶傅里叶域均衡系统 | 第24-48页 |
2.1 单载波频域均衡系统 | 第24-33页 |
2.1.1 星座映射 | 第25-26页 |
2.1.2 特殊字符(UW)序列 | 第26-28页 |
2.1.3 帧格式 | 第28-29页 |
2.1.4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 第29-30页 |
2.1.5 信道估计和频域均衡原理 | 第30-33页 |
2.2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FT) | 第33-41页 |
2.2.1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FT)的定义 | 第33-35页 |
2.2.2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FT)的性质 | 第35-36页 |
2.2.3 离散分数阶傅里叶变换(DFrFT) | 第36-40页 |
2.2.4 分数阶卷积定理 | 第40-41页 |
2.3 单载波分数阶傅里叶域均衡 | 第41-45页 |
2.3.1 导频序列的添加 | 第41-42页 |
2.3.2 分数阶域均衡的信道模型 | 第42-43页 |
2.3.3 信道估计 | 第43页 |
2.3.4 分数阶域均衡原理 | 第43-44页 |
2.3.5 寻找最优阶次的方法 | 第44-45页 |
2.4 仿真结果 | 第45-4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3 FPGA 硬件平台 | 第48-56页 |
3.1 EP4CE30 平台 | 第48-50页 |
3.2 AD/DA 模块 | 第50-54页 |
3.2.1 AD 部分 | 第50-52页 |
3.2.2 DA 部分 | 第52-54页 |
3.3 开发的软件环境 | 第54-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4 单载波频域均衡系统的硬件实现 | 第56-90页 |
4.1 系统框架搭建 | 第56-57页 |
4.2 发送部分模块设计 | 第57-68页 |
4.2.1 工作时钟产生模块 | 第57-60页 |
4.2.2 发送数据产生模块 | 第60-61页 |
4.2.3 16QAM 星座映射 | 第61-63页 |
4.2.4 加入特殊字符(UW)序列模块 | 第63-65页 |
4.2.5 数模转换(DA)模块和模数转换(AD)模块 | 第65-68页 |
4.3 接收部分模块设计 | 第68-85页 |
4.3.1 帧同步模块 | 第68-70页 |
4.3.2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和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模块 | 第70-76页 |
4.3.2.1 FFT 模块 | 第70-73页 |
4.3.2.2 IFFT 模块 | 第73-76页 |
4.3.3 信道估计模块 | 第76-78页 |
4.3.4 信道均衡模块 | 第78-80页 |
4.3.5 16QAM 逆映射模块 | 第80-83页 |
4.3.6 串口发送模块 | 第83-85页 |
4.4 整体发送控制模块 | 第85-8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5 单载波分数阶傅里叶域均衡系统的硬件实现 | 第90-111页 |
5.1 系统框架的搭建 | 第90-91页 |
5.2 离散分数阶傅里叶变换(DFrFT)及其逆变换(IDFrFT)的实现 | 第91-97页 |
5.2.1 DFrFT 模块 | 第91-95页 |
5.2.2 IDFrFT 模块 | 第95-97页 |
5.3 信道估计模块和分数阶域均衡模块 | 第97-101页 |
5.4 16QAM 星座映射和逆映射模块 | 第101-104页 |
5.5 整体发送控制模块 | 第104-107页 |
5.6 快速时变信道条件下均衡性能测试 | 第107-11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11-114页 |
6.1 本文的工作 | 第111-113页 |
6.2 展望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7页 |
附录 | 第117-132页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 第132-133页 |
个人简历 | 第132页 |
研究成果 | 第132-133页 |
致谢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