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2.1 关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文献回顾 | 第14-15页 |
1.2.2 关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特征的文献回顾 | 第15页 |
1.2.3 关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文献回顾 | 第15-16页 |
1.2.4 文献述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论文的框架 | 第18-20页 |
2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 | 第20-28页 |
2.1 民间非营利组织与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1.1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含义 | 第20页 |
2.1.2 会计信息披露的含义 | 第20-21页 |
2.2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 | 第21-23页 |
2.2.1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 第21-22页 |
2.2.2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 | 第22-23页 |
2.3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特征 | 第23-25页 |
2.3.1 可靠性 | 第23页 |
2.3.2 相关性 | 第23-24页 |
2.3.3 及时性 | 第24页 |
2.3.4 可理解性 | 第24-25页 |
2.4 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2.4.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页 |
2.4.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5-26页 |
2.4.3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6-27页 |
2.4.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7-28页 |
3 嫣然天使基金案例背景介绍 | 第28-32页 |
3.1 嫣然天使基金的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3.1.1 基金会简介 | 第28页 |
3.1.2 财务状况介绍 | 第28-29页 |
3.2 嫣然天使基金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 第29-32页 |
3.2.1 嫣然天使基金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 第29-31页 |
3.2.2 嫣然天使基金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与渠道 | 第31-32页 |
4 嫣然天使基金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2-39页 |
4.1 嫣然天使基金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4.1.1 仅披露收入支出表,缺少实质性内容 | 第32页 |
4.1.2 年度审计报告披露不及时 | 第32-33页 |
4.1.3 对捐赠信息的披露存在重大遗漏,可靠性差 | 第33-34页 |
4.1.4 会计信息披露形式不规范且单一 | 第34页 |
4.1.5 会计信息披露的自愿性不足 | 第34-35页 |
4.2 嫣然天使基金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39页 |
4.2.1 管理委员会拥有决策权和监督权,理事会形同虚设 | 第35页 |
4.2.2 内部控制过于简单 | 第35-36页 |
4.2.3 缺少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专业人才 | 第36页 |
4.2.4 收入来源单一,会计信息披露成本较高 | 第36-37页 |
4.2.5 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不完善 | 第37-38页 |
4.2.6 缺少外部监管 | 第38-39页 |
5 完善嫣然天使基金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 第39-49页 |
5.1 完善基金会的内部治理 | 第39-41页 |
5.1.1 充分发挥理事会职能 | 第39-40页 |
5.1.2 优化组织结构,使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相互牵制 | 第40页 |
5.1.3 完善内部控制建设 | 第40-41页 |
5.2 提高管理委员成员会及员工的职业素养 | 第41-42页 |
5.2.1 提高管理委员会的专业素质和信息披露意识 | 第41-42页 |
5.2.2 引进专业化的管理人才 | 第42页 |
5.2.3 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 | 第42页 |
5.3 拓宽筹资渠道,增加收入来源 | 第42-44页 |
5.3.1 开展多样化的筹资活动 | 第43页 |
5.3.2 充分利用志愿者服务 | 第43-44页 |
5.3.3 宣传组织文化,引进公益审计 | 第44页 |
5.4 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 第44-46页 |
5.4.1 建立统一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 第44-45页 |
5.4.2 推进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的制定 | 第45页 |
5.4.3 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的奖惩制度 | 第45-46页 |
5.5 加强外部监督,建立全方位的监管模式 | 第46-49页 |
5.5.1 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实施政府监管 | 第46-47页 |
5.5.2 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监督 | 第47页 |
5.5.3 有效利用公众和媒体监督的力量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