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洼文化社会复杂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研究对象及时空范围 | 第7页 |
(二)研究简史 | 第7-10页 |
(三)研究理论、方法与目的 | 第10-13页 |
一、自然环境概况 | 第13-14页 |
二、聚落空间与房屋布局 | 第14-22页 |
(一)宏观布局 | 第14-16页 |
(二)微观布局 | 第16-22页 |
三、房屋结构 | 第22-34页 |
(一)建筑结构 | 第22-29页 |
(二)功能分区 | 第29-34页 |
四、居住面遗物分析 | 第34-40页 |
(一)陶器分布 | 第34-35页 |
(二)石器分布 | 第35-36页 |
(三)玉器分布 | 第36-37页 |
(四)居住面遗物所反映的手工业发展情况 | 第37-40页 |
五、食物的获取与制作 | 第40-48页 |
(一)食物的获取 | 第40-44页 |
(二)食物的制作 | 第44-46页 |
(三)食物的获取与制作所反映的社会复杂性因素 | 第46-48页 |
六、仪式 | 第48-54页 |
(一)墓葬与超自然观念 | 第48-49页 |
(二)仪式的中介 | 第49-52页 |
(三)从个人到集体的仪式行为 | 第52-54页 |
七、社会权力 | 第54-56页 |
(一)不平等现象 | 第54-55页 |
(二)权力中心论下的兴隆洼社会层级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