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成都市区的生活用水与排水建设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8页 |
1.1.1 学术意义 | 第8页 |
1.1.2 现实意义 | 第8页 |
1.2 学术回顾 | 第8-11页 |
1.3 论文的框架、使用资料、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1-12页 |
1.4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2-13页 |
2.成都地区传统的供水方式 | 第13-27页 |
2.1 传统给水来源——井水 | 第13-21页 |
2.1.1 水井构造与选址 | 第14-19页 |
2.1.2 井内水质 | 第19-21页 |
2.2 传统给水来源——河水 | 第21-24页 |
2.3 传统给水方式的弊端 | 第24-27页 |
3.新兴的给水方式——自来水 | 第27-49页 |
3.1 利民自来水公司 | 第27-29页 |
3.1.1 创办缘起 | 第27页 |
3.1.2 创办经过 | 第27-28页 |
3.1.3 创办结果 | 第28-29页 |
3.2 成都自来水公司 | 第29-49页 |
3.2.1 创办缘起 | 第29-33页 |
3.2.2 创办经过 | 第33-38页 |
3.2.3 对成都自来水公司的评价 | 第38-45页 |
3.2.4 多措施齐下仍未打开市场 | 第45-49页 |
4.民国时期成都的排水系统 | 第49-70页 |
4.1 河道排水系统 | 第49-60页 |
4.1.1 河道隐患 | 第50-55页 |
4.1.2 疏淘方法 | 第55-58页 |
4.1.3 弊端重重的疏淘工程 | 第58-60页 |
4.2 沟渠排水系统 | 第60-67页 |
4.2.1 沟渠系统基础差 | 第61-62页 |
4.2.2 公共意识缺乏 | 第62-64页 |
4.2.3 杨全宇任内的排水工作 | 第64-67页 |
4.3 对成都排水建设的评价 | 第67-70页 |
5.结语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附录一:筹办成都市自来水委员会暂行简章 | 第81-82页 |
附录二:筹办成都市自来水委员会办事细则 | 第82-83页 |
附录三:成都市市政府招商承办自来水设计规则草案 | 第83-85页 |
附录四:疏淘金御河组织国民劳动服务委员会章程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