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一)选题目的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四)本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页 |
(五)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朱德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形成的背景和过程 | 第16-26页 |
(一)朱德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因素 | 第16-18页 |
1 党中央工作重心的转移 | 第16页 |
2 党中央对“苏联模式”的反思 | 第16-17页 |
3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败 | 第17-18页 |
(二)朱德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形成的个体因素 | 第18-22页 |
1 具有渊博的学识 | 第18-19页 |
2 对理论思维的求实性 | 第19-20页 |
3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 第20-21页 |
4 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 第21-22页 |
(三)模仿“苏联模式”时期的探索(1949—1958) | 第22-23页 |
1 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实践 | 第22页 |
2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思考 | 第22-23页 |
(四)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时期(1958—1976) | 第23-26页 |
1 对开办农村公共食堂的思考 | 第23-24页 |
2 坚持发展生产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朱德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6-38页 |
(一)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 | 第26-30页 |
1 提出下放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权 | 第26-28页 |
2 最早提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第28-29页 |
3 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 | 第29-30页 |
(二)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想 | 第30-34页 |
1 发展和改造手工业 | 第30-32页 |
2 重视农业发展 | 第32-34页 |
3 积极发展副业 | 第34页 |
(三)关于发展对外贸易的思想 | 第34-38页 |
1 探索对外贸易道路 | 第34-36页 |
2 构建对外贸易管理体制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朱德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38-45页 |
(一)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贡献 | 第38-39页 |
(二)对当下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 | 第39-41页 |
(三)对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 | 第41-42页 |
(四)对当下开放发展理念的启示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专著类 | 第45页 |
期刊类 | 第45-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个人简历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