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中火用流分析及能源转换效率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概况 | 第10-14页 |
| 1.2.1 (火用)流分析理论 | 第10-11页 |
| 1.2.2 (火用)经济分析 | 第11-12页 |
| 1.2.3 电制气(PtG)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 1.2.4 能源互联网信息系统 | 第13-14页 |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PtG与GtP技术分析 | 第16-25页 |
| 2.1 PtG技术分析 | 第16-21页 |
| 2.1.1 电解水产生氢气过程 | 第16-19页 |
| 2.1.2 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 | 第19-20页 |
| 2.1.3 甲烷化流程 | 第20-21页 |
| 2.2 气制电技术分析 | 第21-24页 |
| 2.2.1 燃气轮机 | 第21-23页 |
| 2.2.2 燃气内燃机 | 第23-24页 |
| 2.2.3 燃料电池 | 第24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PtG与GtP(火用)流分析 | 第25-32页 |
| 3.1 PtG技术(火用)流分析 | 第25-27页 |
| 3.2 GtP(火用)流分析 | 第27-28页 |
| 3.3 PtG技术(火用)经济分析 | 第28-30页 |
| 3.4 GtP(火用)经济分析 | 第30-31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建立PtG、GtP经济与效率最优方程 | 第32-47页 |
| 4.1 分支切割法 | 第32-35页 |
| 4.2 电制气与燃气发电效率与经济双目标优化 | 第35-37页 |
| 4.3 电制气系统双目标最优值实例分析 | 第37-41页 |
| 4.4 燃气发电双目标最优值实例分析 | 第41-45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五章 实验室内简易能源互联网信息系统 | 第47-69页 |
| 5.1 整体设计方案 | 第47-50页 |
| 5.1.1 设计方案 | 第47-48页 |
| 5.1.2 Modbus协议 | 第48-49页 |
| 5.1.3 Modbus数据帧结构 | 第49-50页 |
| 5.1.4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 | 第50页 |
| 5.2 器件与软件选型 | 第50-55页 |
| 5.2.1 开关电源220V-12V | 第50-51页 |
| 5.2.2 温湿度传感器 | 第51页 |
| 5.2.3 压力传感器 | 第51-52页 |
| 5.2.4 电流、电压互感器 | 第52-53页 |
| 5.2.5 单片机控制器选择 | 第53页 |
| 5.2.6 上位机软件选择 | 第53-55页 |
| 5.3 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 | 第55-58页 |
| 5.3.1 线性电源设计 | 第56页 |
| 5.3.2 多路开关 | 第56-57页 |
| 5.3.3 分压电路 | 第57页 |
| 5.3.4 JTAG调试电路 | 第57-58页 |
| 5.4 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 | 第58-65页 |
| 5.4.1 ModbusRTU主站的实现 | 第58-63页 |
| 5.4.2 ModbusRTU从站的实现 | 第63-65页 |
| 5.5 采集系统调试 | 第65-68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 总结 | 第69页 |
| 展望 | 第69-71页 |
| 附录1 能源信息系统下位机部分主程序 | 第71-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研究生阶段论文发表情况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