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县域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及分区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23页 |
2.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6-18页 |
2.1.1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2.1.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2.1.3 论文框架 | 第16-18页 |
2.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23页 |
2.2.1 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2.2.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3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 | 第23-29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3-25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23页 |
3.1.2 自然环境概况 | 第23-24页 |
3.1.3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4-25页 |
3.2 指标体系构建 | 第25-27页 |
3.2.1 指标选取原则 | 第25页 |
3.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5-27页 |
3.3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27-29页 |
3.3.1 数据来源 | 第27-28页 |
3.3.2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4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模型构建与测度 | 第29-41页 |
4.1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构建 | 第29-38页 |
4.1.1 模型假设 | 第29页 |
4.1.2 变量定义与初始模型构建 | 第29-31页 |
4.1.3 信度分析 | 第31-32页 |
4.1.4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32-36页 |
4.1.5 模型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4.2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水平测度 | 第38-41页 |
5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时空演变 | 第41-56页 |
5.1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时序演变 | 第41-43页 |
5.1.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1-42页 |
5.1.2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时序差异分析 | 第42-43页 |
5.2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空间演变 | 第43-56页 |
5.2.1 土地利用单一功能空间分布特征 | 第43-49页 |
5.2.2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空间分布特征 | 第49-51页 |
5.2.3 土地利用空间演变特征 | 第51-56页 |
6 四川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分区及对策建议 | 第56-63页 |
6.1 两维图论聚类法分区结果 | 第56-57页 |
6.2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分区特征 | 第57-61页 |
6.3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分区对策建议 | 第61-63页 |
6.3.1 社会功能区 | 第61页 |
6.3.2 生产功能区 | 第61-62页 |
6.3.3 生态功能区 | 第62-63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63-65页 |
7.1 结论 | 第63-64页 |
7.2 创新点 | 第64页 |
7.3 讨论与不足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