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法律社会学的理性建构 | 第12-25页 |
1.1 法律社会学理性阶段的萌芽 | 第12-15页 |
1.1.1 法律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2-13页 |
1.1.2 早期社会学思潮对法律理论的影响 | 第13-14页 |
1.1.3 法律社会学最初的内涵外延 | 第14-15页 |
1.2 形成:社会团结中的法律 | 第15-17页 |
1.2.1 法律与社会事实 | 第15页 |
1.2.2 法律与社会团结 | 第15-17页 |
1.3 发展:法律的理性化 | 第17-20页 |
1.3.1 理想类型 | 第17-19页 |
1.3.2 现代社会法律的理性化 | 第19-20页 |
1.4 成熟:法律的社会控制论 | 第20-23页 |
1.4.1 法律目的论 | 第21页 |
1.4.2 社会控制与社会工程学 | 第21-23页 |
1.5 工业社会中法律社会学的理性化特征 | 第23-25页 |
第二章 风险社会的来临与法律社会学理性观念的冲突 | 第25-32页 |
2.1 风险社会理论 | 第25-28页 |
2.1.1 风险社会概念的提出 | 第25-26页 |
2.1.2 永恒存在的风险:从传统到现代 | 第26-27页 |
2.1.3 现代风险的形成与后果 | 第27-28页 |
2.2 法律社会学理性观念在风险社会中的问题 | 第28-31页 |
2.2.1 风险社会时代对法律社会学理性观念提出的新挑战 | 第28-29页 |
2.2.2 法律社会学工具理性主义在风险社会中的缺陷 | 第29-30页 |
2.2.3 法律社会学多元主义和类型学思想在风险社会中的不足 | 第30-31页 |
2.3 法律社会学在风险社会中应有的新发展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法律社会学的自反性建构 | 第32-45页 |
3.1 自反性理论 | 第32-34页 |
3.1.1 概念的由来 | 第32-33页 |
3.1.2 风险社会中的自反性 | 第33-34页 |
3.2 法律社会学自反性阶段构建的理论层面 | 第34-40页 |
3.2.1 法律社会学工具理性主义中体现的自我对抗 | 第36-37页 |
3.2.2 法律社会学多元主义法律观中体现的自我对抗 | 第37-39页 |
3.2.3 法律社会学工具理性、多元主义中体现的自我反思 | 第39-40页 |
3.3 法律社会学自反性阶段构建的实践层面 | 第40-43页 |
3.3.1 社会立法中自反性的体现 | 第41-42页 |
3.3.2 社会司法中自反性的体现 | 第42页 |
3.3.3 社会守法中自反性的体现 | 第42-43页 |
3.4 法律社会学自反性观念的总结 | 第43-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