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士夫画”理念研究
中文摘要 | 第7-12页 |
abstract | 第12-18页 |
导论 | 第20-36页 |
一、研究现状综述 | 第22-29页 |
二、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29-32页 |
三、创新点与研究思路 | 第32-36页 |
第一章 士夫画与文人画 | 第36-89页 |
第一节 士与士夫画 | 第36-63页 |
一、“士”文化溯源 | 第36-41页 |
二、 士夫画的起源 | 第41-63页 |
第二节 士夫画之特质 | 第63-71页 |
第三节 文人与文人画 | 第71-76页 |
第四节 士夫画与文人画之异同 | 第76-89页 |
第二章 黄宾虹士夫画之生成 | 第89-150页 |
第一节 生命历程与士夫观 | 第89-101页 |
第二节 绘画历程与士夫画 | 第101-150页 |
第三章 黄宾虹士夫画之理路 | 第150-198页 |
第一节 品学·人 | 第150-156页 |
第二节 书法·线质 | 第156-172页 |
第三节 笔法·力 | 第172-184页 |
第四节 墨法·华滋 | 第184-194页 |
第五节 笔墨·章法 | 第194-198页 |
第四章 黄宾虹士夫画之取法 | 第198-227页 |
第一节 师古人 | 第198-209页 |
一、师古法 | 第198-201页 |
二、师真迹 | 第201-203页 |
三、鉴古之功. | 第203-207页 |
四、元画第一 | 第207-209页 |
第二节 师造化 | 第209-222页 |
一、浑厚华滋 | 第216-220页 |
二、粗服乱头 | 第220-222页 |
第三节 免俗法 | 第222-227页 |
第五章 黄宾虹士夫画之旨归 | 第227-235页 |
第一节 内美 | 第227-230页 |
第二节 纯粹民族画 | 第230-233页 |
第三节 大家画 | 第233-235页 |
第六章 黄宾虹士夫画之缺憾 | 第235-244页 |
第一节 逸品画:终极理想 | 第235-238页 |
第二节 繁简之变:未了心愿 | 第238-240页 |
第三节 虚和之气:篆得画缺 | 第240-244页 |
第七章 黄宾虹士夫画之启迪 | 第244-261页 |
第一节 士夫画的永恒价值 | 第244-249页 |
第二节 笔墨的无限魅力 | 第249-255页 |
第三节 人的最终决定性 | 第255-261页 |
结语 | 第261-263页 |
后记(致谢) | 第263-267页 |
参考文献 | 第267-27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78-2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艺术活动 | 第279-2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