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当代文学(1949年~)论文

地震书写的重与失重--论以唐山、汶川地震为题材的作品的生存主题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5页
    一 以唐山、汶川地震为题材的文学创作的基本情况第8-11页
        (一)创作概况第8-9页
        (二)创作特点第9-11页
    二 研究现状分析第11-13页
        (一)以唐山地震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的研究第11-12页
        (二)以汶川地震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的研究第12-13页
    三 研究的创新点、意义、目标及结构第13-15页
第一章 灾难的发生——被破坏的生存环境第15-23页
    一 生活环境的破坏第15-16页
    二 生理与心理的破坏第16-18页
    三 社会秩序的破坏第18-19页
    四 政治秩序的破坏第19-20页
    五 伦理秩序的破坏第20-23页
第二章 灾难中的生存选择第23-35页
    第一节 向上的生存第23-31页
        一 反抗灾难第23-29页
        二 忍受灾难第29-31页
    第二节 向下的生存第31-35页
        一 破坏他人的行为第31-32页
        二 破坏自己的行为第32-35页
第三章 地震书写的价值与困境第35-45页
    第一节 价值:对灾难的超越第35-38页
        一 建构完美的人性第35-36页
        二 建构新的生存观念第36-37页
        三 建构生命意识第37-38页
    第二节 困境:失衡、单一、单薄第38-45页
        一 地震题材的创作困境第38-42页
            (一)生存方式表现的失衡第38-40页
            (二)地震书写的单一第40-42页
            (三)艺术表现上的单薄第42页
        二 困境原因初探第42-45页
            (一)对真实的灾难现场认识不足第42-43页
            (二)写作视域的固化第43页
            (三)灾难书写传统的局限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附录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拍”中的金钱、权力、色欲观念研究
下一篇:《听雨楼随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