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半导体技术论文--半导体二极管论文--二极管:按结构和性能分论文

GaN基黄绿光LED外延生长及多量子阱中载流子输运特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Ⅲ-N族化合物材料与器件概述第14-30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Ⅲ-N族化合物的基本物理特性第15-21页
        1.2.1 晶体结构和基本物理参数第15-17页
        1.2.2 能带结构第17-20页
        1.2.3 Ⅲ-N族化合物的三元及四元合金第20-21页
    1.3 Ⅲ-N族氮化物的极化效应第21-27页
        1.3.1 自发极化第21-23页
        1.3.2 压电极化第23-26页
        1.3.3 极化效应对能带结构的影响第26-27页
    1.4 Ⅲ-N族化合物光电子器件第27-29页
        1.4.1 发光二极管第27-28页
        1.4.2 激光器第28页
        1.4.3 太阳能电池和探测器第28-29页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安排第29-30页
第二章 实验设备和测试方法介绍第30-46页
    2.1 MOCVD简介第30-36页
        2.1.1 引言第30-31页
        2.1.2 MOCVD设备结构和反应原理第31-34页
        2.1.3 AIXTRON 2400G3 HT设备简介第34-36页
    2.2 测试方法简介第36-45页
        2.2.1 高分辨X射线衍射仪第36-41页
        2.2.2 电荧光测试系统第41-42页
        2.2.3 光致荧光测试系统第42-43页
        2.2.4 连续变波长激发光荧光以及光电流测试第43-44页
        2.2.5 PLE测试系统第44-45页
    2.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复合量子阱提高“Green Gap”范围黄绿光发光强度第46-66页
    3.1 "Green Gap"现象第46-50页
    3.2 实验过程第50-55页
        3.2.1 样品结构设计第50-51页
        3.2.2 复合量子阱结构黄绿光LED性能表征第51-55页
    3.3 复合量子阱结构黄绿光LED与传统量子阱结构黄绿光LED对比第55-64页
        3.3.1 XRD测试结果第56-57页
        3.3.2 室温光致荧光测试结果第57页
        3.3.3 电致荧光测试结果第57-60页
        3.3.4 变温光荧光测量第60-64页
    3.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四章 量子阱中载流子输运特性研究第66-90页
    4.1 引言第66-75页
        4.1.1 半导体光吸收理论第66-71页
        4.1.2 量子阱p-n结中载流子逃逸和反常吸收现象第71-75页
    4.2 提出物理机制第75-79页
    4.3 变波长激发光荧光和光电流实验测量第79-87页
        4.3.1 样品性能表征第79-81页
        4.3.2 样品光电流测量第81-82页
        4.3.3 变波长光荧光测试第82-86页
        4.3.4 光荧光激发超快过程测量第86-87页
    4.4 本章小结第87-90页
第五章 总结第90-92页
    5.1 复合量子阱结构获得“Green Gap”波段高亮度黄绿光第90-91页
    5.2 量子阱中光生载流子输运特性研究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6页
个人简历第106-108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108-110页
致谢第110-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半导体界面载流子复合机制研究
下一篇:自适应双时钟多通道概率型随机多址通信系统协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