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新诗论文

中国当代新诗植物意象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绪论第12-33页
    第一节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当代新诗中的植物意象?第12-14页
    第二节 文献回顾:研究“诗歌中的植物”的三种路径第14-23页
        一、“名物学—博物学”:侧重考据的路径第15-17页
        二、“诗学—文学批评”:针对辞章的路径第17-19页
        三、“经学—神话学—哲学”:侧重义理的路径第19-23页
    第三节 本文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与章节结构第23-33页
        一、本文的基本概念第23-28页
        二、本文的研究视野和主要方法第28-31页
        三、本文的基本思路和章节结构第31-33页
第一章 中国诗歌中植物意象的古今之变第33-52页
    第一节 植物种类和出现频率第33-38页
    第二节 植物意象的书写方式第38-47页
    第三节 诗学理念与文明精神第47-52页
第二章 “树”的诗学第52-138页
    第一节 作为灵魂形象的“树”第53-66页
    第二节 作为原初场景的“树林”第66-80页
    第三节 诸种树:观念与经验第80-101页
    第四节 树的诸部分:根、枝、叶、果第101-127页
        一、根第102-107页
        二、枝第107-111页
        三、叶第111-119页
        四、果第119-127页
    第五节 “树”与人类生活:诗的见证第127-138页
第三章 “草”的诗学第138-175页
    第一节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草”第138-143页
    第二节 从“草原”到“草丛”第143-149页
    第三节 生命之“草”:爱欲、良善、悲智与愉悦第149-159页
    第四节 “荒草”之诗:个体、文明与历史第159-166页
    [附论]“竹”与“藤”第166-175页
第四章 “花”的诗学第175-224页
    第一节 “花”的四重象征第175-190页
    第二节 从德性到爱欲:“古今中西之争”中的“花”之书写第190-204页
    第三节 从象征到日常:中国当代新诗中的“花”第204-216页
    第四节 “花园”之诗:欲望、冥想与沉思第216-224页
第五章 “作物”的诗学第224-262页
    第一节 “粮食”与“庄稼地”第225-235页
    第二节 “蔬菜”与“瓜果”第235-249页
    第三节 “农事诗”中的作物意象第249-262页
结语 “植物诗学”的多重可能性第262-273页
参考文献第273-278页
致谢第278-279页

论文共2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丽丝·龙格笔下女水妖的研究--兼论富凯、安徒生、卡夫卡和巴赫曼作品中的同一母题
下一篇:两晋文艺精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