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张氏石膏粳米汤对干酵母致热大鼠解热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第13-23页
    1 对发热的研究第13-21页
        1.1 现代医学对发热的认识第13-17页
        1.2 古代医学对发热的认识第17-21页
    2 石膏粳米汤的古今应用第21-23页
        2.1 张锡纯对石膏粳米汤的论述及临证应用第21页
        2.2 现代医家对石膏粳米汤的临证应用第21-23页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第23-54页
    1 材料第23-24页
        1.1 实验药材第23页
        1.2 实验仪器第23-24页
        1.3 实验试剂第24页
        1.4 实验动物第24页
    2 实验方法第24-26页
        2.1 受试药液的制备第24-25页
        2.2 干酵母混悬液的制备第25页
        2.3 大鼠适应性试验第25页
        2.4 动物造模及分组第25-26页
        2.5 样品采集与制备第26页
    3 检测指标及方法第26-34页
        3.1 计算用药各组对干酵母致热大鼠体温变化并计算最大体温上升高度(ΔT_(max))、6h体温反应指数(TRI_6)的影响第26页
        3.2 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第26-27页
        3.3 微板法检测大鼠血清Ca~(2+)含量第27-28页
        3.4 HE染色观察大鼠下丘脑组织病理变化第28-29页
        3.5 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下丘脑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第29-30页
        3.6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下丘脑组织COX-2mRNA表达第30-34页
    4 统计学方法第34页
    5 结果第34-44页
        5.1 用药各组对干酵母致热大鼠体温变化及最大体温上升高度(ΔT_(max))、6 h体温反应指数(TRI_6)的影响第34-39页
        5.2 用药各组对干酵母致热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的影响第39-40页
        5.3 用药各组对干酵母致热大鼠血清Ca~(2+)含量变化第40-41页
        5.4 HE染色观察大鼠下丘脑组织病理变化第41页
        5.5 免疫组化测定大鼠下丘脑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第41-42页
        5.6 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大鼠下丘脑组织中COX-2mRNA的表达.第42-44页
    6 讨论第44-52页
        6.1 干酵母致热大鼠模型的建立第44-45页
        6.2 石膏粳米汤组成及研究概况第45-47页
        6.3 石膏粳米汤对干酵母致热大鼠解热作用的影响第47-48页
        6.4 石膏粳米汤解热作用与血清Ca~(2+)的关系第48-49页
        6.5 石膏粳米汤对NF-κB/COX-2信号通路的影响第49-52页
    7.存在不足与展望第52-54页
        7.1 存在不足第52页
        7.2 展望第52-54页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3页
附图第63-67页
缩略词表第67-68页
综述第68-78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致谢第78-79页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酒茱萸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金钗石斛多糖对秀丽隐杆线虫衰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