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房地产投资信托要义 | 第11-20页 |
第一节 房地产投资信托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一、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法律特征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房地产投资信托与相关法律制度的比较 | 第13-16页 |
一、房地产投资信托与房地产信托的比较 | 第13-14页 |
二、房地产投资信托与房地产证券化的比较 | 第14-15页 |
三、房地产投资信托与资产证券化的比较 | 第15-16页 |
四、房地产投资信托与证券投资基金的比较 | 第16页 |
第三节 我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的税法障碍 | 第16-20页 |
一、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重复征税问题 | 第16-18页 |
二、我国缺少房地产投资信托的税收法律规范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房地产投资信托税制的理论基础 | 第20-33页 |
第一节 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法律基础——信托制度 | 第20-26页 |
一、信托的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二、信托财产的法律本质 | 第22-24页 |
三、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法律关系 | 第24-26页 |
第二节 房地产投资信托税制的税法学理论 | 第26-31页 |
一、课税理论 | 第26-28页 |
二、税收公平主义原则理论 | 第28-29页 |
三、税收法律主义原则理论 | 第29-30页 |
四、税法调控、监督功能理论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房地产投资信托课税的基本原理——信托导管理论 | 第31-33页 |
一、信托导管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第31-32页 |
二、信托导管理论作为课税理论依据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房地产投资信托税制的部分国家和地区考察 | 第33-41页 |
第一节 房地产投资信托税制的立法模式 | 第33页 |
一、通过专项税法模式进行立法 | 第33页 |
二、通过其他法律模式进行立法 | 第33页 |
第二节 美国的房地产投资信托税制 | 第33-37页 |
一、房地产投资信托在美国的起源和发展 | 第34-35页 |
二、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的纳税主体及其税收负担 | 第35-37页 |
第三节、亚洲国家及地区的房地产投资信托税制 | 第37-39页 |
一、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的纳税主体及其税收优惠 | 第37-38页 |
二、我国香港房地产投资信托的纳税主体及其税收优惠 | 第38页 |
三、新加坡房地产投资信托的纳税主体及其税收优惠 | 第38-39页 |
第四节 国际房地产投资信托税制比较与评价 | 第39-41页 |
一、美国与亚洲国家及地区房地产投资信托税制的比较 | 第39页 |
二、对国际房地产投资信托税制的评价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税收法律规范的设计 | 第41-53页 |
第一节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涉税法律规定考察 | 第41-45页 |
一、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涉税法律规定 | 第41-43页 |
二、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涉税法律规定之检讨 | 第43-45页 |
第二节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税收法律规定总体设想 | 第45-47页 |
一、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45页 |
二、房地产投资信托组织结构的选择 | 第45-46页 |
三、房地产投资信托投资人的设计 | 第46-47页 |
第三节 房地产投资信托各环节税收法律规定设计 | 第47-53页 |
一、设立环节税收法律规定设计 | 第47-48页 |
二、存续环节税收法律规定设计 | 第48-51页 |
三、终止环节税收法律规定设计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