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精氨酸激酶 | 第8-10页 |
1.1.1 精氨酸激酶的蛋白性质与生物功能 | 第8-9页 |
1.1.2 精氨酸激酶与过敏原 | 第9-10页 |
1.2 蛋白质的化学修饰 | 第10-13页 |
1.2.1 蛋白质的侧链修饰 | 第11页 |
1.2.2 蛋白质的主链修饰 | 第11-12页 |
1.2.3 化学修饰蛋白质的作用 | 第12页 |
1.2.4 化学修饰剂 | 第12-13页 |
1.3 PEG 修饰蛋白质 | 第13-18页 |
1.3.1 PEG 的结构与种类 | 第14页 |
1.3.2 影响修饰反应的因素 | 第14-15页 |
1.3.3 PEG 修饰蛋白的分析方法 | 第15-17页 |
1.3.4 蛋白质 PEG 修饰的应用 | 第17-18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刀额新对虾精氨酸激酶的分离纯化 | 第20-31页 |
2.1 实验用品 | 第20-21页 |
2.1.1 材料与试剂 | 第20-21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2.2 主要溶剂配制方法 | 第21-23页 |
2.2.1 分离纯化工作液的配制 | 第21-22页 |
2.2.2 电泳工作液的配制 | 第22-2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2.3.1 精氨酸激酶(AK)的粗提液的制备 | 第23页 |
2.3.2 Q SepharoseTM-XL 强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 AK | 第23-24页 |
2.3.3 SDS-PAGE 检测 | 第24页 |
2.3.4 精氨酸激酶活性的测定 | 第24-25页 |
2.3.5 样品中精氨酸激酶浓度的测定 | 第25-26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6-29页 |
2.4.1 Q SepharoseTM-XL 强阴离子交换层析结果 | 第26页 |
2.4.2 SDS-PAGE 结果 | 第26-28页 |
2.4.3 纯化产物 AK 活性测定结果 | 第28-29页 |
2.4.4 样品中 AK 浓度的测定 | 第29页 |
2.5 讨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精氨酸激酶多克隆抗体血清的制备 | 第31-37页 |
3.1 实验用品 | 第31-32页 |
3.1.1 材料与试剂 | 第31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3.2 主要溶液的配制方法 | 第32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3.3.1 动物的免疫 | 第32-33页 |
3.3.2 间接 ELISA 测定多抗血清效价 | 第33-34页 |
3.3.3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及血清最佳反应浓度的确定 | 第34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36页 |
3.4.1 多次免疫过程中多抗血清效价 | 第34-35页 |
3.4.2 棋盘法确定抗原最佳包被浓度及血清最佳反应浓度 | 第35-36页 |
3.5 讨论 | 第36-37页 |
第四章 MPEG-SC 修饰对 AK 抗原性的影响 | 第37-50页 |
4.1 实验用品 | 第37-38页 |
4.1.1 材料与试剂 | 第37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37-38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4.2.1 不同反应条件下用 mPEG-SC 修饰精氨酸激酶 | 第38-39页 |
4.2.2 三硝基苯磺酸 TNBS 法测定各反应条件下 SC-mPEG 修饰 AK 产物平均修饰率 | 第39页 |
4.2.3 间接竞争 ELISA 测定各反应条件下 SC-mPEG 修饰前后 AK 抗原性 | 第39-40页 |
4.2.4 最佳反应条件下修饰产物平均修饰率和抗原性降低率的测定 | 第40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48页 |
4.3.1 SC-mPEG 修饰最佳反应条件的确定 | 第40-48页 |
4.3.2 最佳反应条件下修饰产物的平均修饰率和抗原性降低率 | 第48页 |
4.4 讨论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5.1 结论 | 第50-51页 |
5.2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