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操作系统论文

Android平台恶意软件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17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静态分析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动态分析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本文组织结构第16-17页
2 相关技术研究第17-28页
    2.1 Android系统简介第17-18页
    2.2 Android系统架构第18-21页
    2.3 Android安全机制第21-23页
        2.3.1 沙盒第21页
        2.3.2 Android权限机制第21-23页
        2.3.3 签名第23页
    2.4 Android恶意软件第23-25页
        2.4.1 恶意软件的安装方式第23-24页
        2.4.2 恶意软件的触发方式第24页
        2.4.3 恶意软件的分类第24-25页
    2.5 机器学习的引入第25-27页
        2.5.1 SVM第25-26页
        2.5.2 AdaBoost算法第26-27页
    2.6 本章小结第27-28页
3 Android应用混合特征提取第28-46页
    3.1 Android应用预处理第28-31页
    3.2 静态特征提取第31-38页
        3.2.1 静态特征提取方案第32-33页
        3.2.2 静态特征分析第33-36页
        3.2.3 自动化提取静态特征提取第36-38页
    3.3 动态特征提取第38-43页
        3.3.1 Hook技术第38-39页
        3.3.2 Zygote进程和Xposed框架第39-40页
        3.3.3 MonkeyRunner第40-41页
        3.3.4 检测第三方库第41-42页
        3.3.5 自动化提取软件动态特征第42-43页
    3.4 混合特征第43-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4 基于类别和混合特征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案第46-60页
    4.1 基于不同特征的分类检测实验第46-51页
        4.1.1 检测模型框架第46-47页
        4.1.2 样本收集第47页
        4.1.3 实验环境第47-48页
        4.1.4 评价指标第48页
        4.1.5 结果与分析第48-51页
    4.2 基于类别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第51-53页
    4.3 改进的AdaBoost-RBFSVM算法第53-57页
        4.3.1 AdaBoost-RBFSVM算法第53-54页
        4.3.2 AdaBoost-RBFSVM算法的优缺点第54-55页
        4.3.3 一种改进的AdaBoost-RBFSVM算法第55-57页
    4.4 基于类别和改进的AdaBoost-RBFSVM的分类检测实验第57-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5 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60-69页
    5.1 设计目标第60-61页
    5.2 系统设计与实现第61-66页
    5.3 系统测试第66-68页
    5.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6 总结与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2-74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ubbo和Spring MVC的红十字会业务平台的设计及优化
下一篇:基于被动取证的图像来源鉴别和图像拼接检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