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1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 第8页 |
1.1.2 智能手机的普及 | 第8页 |
1.1.3 移动学习成为主流学习方式 | 第8-9页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1-13页 |
第2章 符号学基本原理 | 第13-21页 |
2.1 符号六因素与七性质 | 第13-16页 |
2.1.1 符号的六个因素 | 第13-15页 |
2.1.2 符号的七个性质 | 第15-16页 |
2.2 符号的“能指”与“所指” | 第16-18页 |
2.3 艺术符号的非实用意义 | 第18-19页 |
2.3.1 艺术符号的含义与外延 | 第18-19页 |
2.3.2 艺术符号的“三联体”理论 | 第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3章 教育类APP特征及用户认知分析 | 第21-33页 |
3.1 教育APP的理解 | 第21页 |
3.2 教育APP的特征分析 | 第21-22页 |
3.3 用户 | 第22-27页 |
3.3.1 用户情感 | 第24-26页 |
3.3.2 用户需求 | 第26-27页 |
3.4 用户认知 | 第27-29页 |
3.4.1 用户认知与心理因素 | 第27-28页 |
3.4.2 用户认知与情感因素 | 第28-29页 |
3.5 交互设计中用户的认知因素 | 第29-32页 |
3.5.1 界面 | 第29-30页 |
3.5.2 图标 | 第30-31页 |
3.5.3 智能手机的相关特性 | 第31-3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用户对于教育类APP认知的调研及分析 | 第33-38页 |
4.1 影响用户使用教育类APP界面的因素 | 第33页 |
4.1.1 教育类APP的分类归纳 | 第33页 |
4.1.2 用户使用教育类APP的影响因素 | 第33页 |
4.2 对教育APP交互界面认知调研的总体流程介绍 | 第33-34页 |
4.2.1 用户对教育类APP交互界面的认知程度与使用偏好调研 | 第33页 |
4.2.2 教育APP的选择与其用户分析 | 第33页 |
4.2.3 调研方法与过程 | 第33-34页 |
4.2.4 调研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第34页 |
4.2.5 调研结果 | 第34页 |
4.3 各类教育APP用户使用趋势及APP交互性分析 | 第34-37页 |
4.3.1 外语类APP使用趋势及交互性分析 | 第34-35页 |
4.3.2 考试类APP使用趋势及交互性分析 | 第35页 |
4.3.3 中小学类APP使用现状趋势及交互性分析 | 第35-36页 |
4.3.4 幼教类APP使用趋势及交互性分析 | 第36页 |
4.3.5 平台类APP使用现状趋势及交互性分析 | 第36-3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5章 教育类APP界面的交互设计原则 | 第38-44页 |
5.1 教育APP交互界面的设计原则 | 第38-43页 |
5.1.1 差异性原则 | 第38-40页 |
5.1.2 交互性原则 | 第40-41页 |
5.1.3 一致性原则 | 第41-43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6章 结语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