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绪论 | 第8-20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9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9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重点及创新点 | 第17-20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二、研究重点、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页 |
三、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解释框架 | 第20-28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及其理论 | 第20-24页 |
一、风险与风险感知 | 第20-21页 |
二、集群行为与群体性事件 | 第21-23页 |
三、环境群体性事件与预防型环境群体性事件 | 第23-24页 |
四、社会冲突 | 第24页 |
第二节 预防型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与化解的解释框架 | 第24-28页 |
第二章 预防型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以什邡事件为例 | 第28-44页 |
第一节 “什邡事件”的发展过程分析 | 第28-33页 |
一、潜在的冲突 | 第29-30页 |
二、感知到的冲突:不同利益主体的风险感知差异 | 第30-31页 |
三、求证失败后的风险放大 | 第31-32页 |
四、触发性事件、冲突的爆发与升级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导致事件的公共行政因素及政府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 第33-44页 |
一、预防型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公共行政因素 | 第34-35页 |
二、政府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40页 |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0-44页 |
第三章 改进预防型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的对策思考 | 第44-56页 |
第一节 预防危机的中短期策略 | 第44-49页 |
一、高度重视民众的风险感知问题 | 第44-46页 |
二、加强风险沟通与公众参与,切实改进群众工作方式 | 第46-48页 |
三、提高基层政府的应急处置能力,重视事后反思 | 第48-49页 |
第二节 预防危机的长期战略 | 第49-56页 |
一、培育政府的生态理性及处理矛盾的新思维 | 第50-51页 |
二、加大民众参与政绩考核的力度,增强民主压力 | 第51-52页 |
三、构建基层政府、项目企业、环境利益团体之间均衡的利益博弈格局 | 第52-54页 |
四、在社会的进步中寻求稳定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个人简历 | 第70-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