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摩尔与述行纪录片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第二节 迈克·摩尔纪录片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4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文章脉络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如何界定迈克·摩尔的纪录片 | 第15-25页 |
第一节 “离经叛道者”迈克·摩尔 | 第15-17页 |
第二节 迈克·摩尔纪录片的定位 | 第17-25页 |
一、比尔·尼科尔斯的“声音” | 第17-20页 |
二、“散文电影”与“第一人称”纪录片 | 第20-21页 |
三、新纪录电影 | 第21-23页 |
四、实用主义纪录片 | 第23-25页 |
第三章 述行理论在纪录片研究中的运用 | 第25-35页 |
第一节 奥斯汀的述行理论 | 第25-29页 |
第二节 述行理论与纪录片研究 | 第29-35页 |
一、比尔·尼科尔斯的“述行模式纪录片” | 第29-31页 |
二、对尼科尔斯述行纪录片理论的反思 | 第31-33页 |
三、述行纪录片与“政治电影” | 第33-35页 |
第四章 迈克·摩尔纪录片的述行特质 | 第35-48页 |
第一节 迈克·摩尔纪录片中的“拍摄行为”及特征 | 第35-45页 |
一、拍摄即行动:双重施行的“拍摄行为” | 第37页 |
二、以拍行事:“拍摄行为”的特质 | 第37-45页 |
第二节 纪录片述行的规则及效果 | 第45-48页 |
一、纪录片的述行规则 | 第45-46页 |
二、“以拍取效”及“以片取效” | 第46-48页 |
第五章 迈克·摩尔纪录片中的述行美学 | 第48-55页 |
第一节 第一人称叙事:迈克·摩尔的当事人立场 | 第48-50页 |
第二节 主题的设置:政治议题及游戏策略 | 第50-51页 |
一、非此即彼的社会政治议题 | 第50-51页 |
二、博弈游戏 | 第51页 |
第三节 意义的产生:演讲修辞的运用 | 第51-55页 |
一、逻辑证据 | 第52页 |
二、情感证据 | 第52-53页 |
三、信誉证据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