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电气设备及附件论文

多路况下汽车防碰撞预警系统设计与仿真

中文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1 前言第10-18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 汽车防碰撞预警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第11-13页
        1.2.1 汽车防碰撞预警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汽车防碰撞预警系统的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路面识别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第13-14页
        1.3.1 路面识别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路面识别的研究意义第14页
    1.4 国外主要防碰撞雷达产品简介第14-16页
        1.4.1 美国 VOPAD 防碰撞雷达第15页
        1.4.2 德国 77GHzFMCW 防碰撞雷达第15-16页
        1.4.3 瑞典 77GHz 防碰撞雷达第16页
        1.4.4 日本 60GHz 防碰撞雷达第16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2 系统的技术原理和总体设计第18-25页
    2.1 汽车测距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第18-21页
        2.1.1 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第18-19页
        2.1.2 毫米波雷达测距传感器第19-20页
        2.1.3 激光测距传感器第20页
        2.1.4 红外线测距传感器第20页
        2.1.5 测距传感器性能比较第20-21页
    2.2 系统关键影响因素简介第21页
    2.3 CAN 总线技术分析第21-23页
        2.3.1 CAN 总线简介第21-22页
        2.3.2 CAN 总线技术特点第22-23页
    2.4 系统的总体设计第23-25页
        2.4.1 系统组成第23-24页
        2.4.2 系统工作原理第24-25页
3 防碰撞系统功能算法设计第25-37页
    3.1 制动过程与制动距离分析第25-26页
    3.2 主动防碰撞系统安全距离算法的研究第26-27页
    3.3 安全距离模型的建立第27-36页
        3.3.1 安全距离计算第27-31页
        3.3.2 系统正面防碰撞安全距离模型确定第31-35页
        3.3.3 距离模型参数的讨论第35-36页
    3.4 弯道保护预警距离建立第36页
    3.5 侧面保护预警距离建立第36-37页
4 系统硬件设计第37-60页
    4.1 毫米波测距单元第37-42页
        4.1.1 毫米波雷达结构第37-40页
        4.1.2 毫米波雷达参数及工作方式确定第40-42页
    4.2 超声波测距单元第42-47页
    4.3 信息处理单元第47-51页
        4.3.1 微控制器的选型第48-49页
        4.3.2 微控制器的外围电路第49-51页
    4.4 声光报警显示单元第51-54页
        4.4.1 发光报警电路第51-52页
        4.4.2 声音报警电路第52-53页
        4.4.3 显示电路第53-54页
    4.5 辅助制动单元第54-57页
    4.6 传感器感知单元第57-58页
        4.6.1 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第57页
        4.6.2 油门踏板位置传感器第57页
        4.6.3 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第57-58页
        4.6.4 车速传感器第58页
    4.7 CAN 总线通信单元第58页
    4.8 硬件抗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第58-60页
5 系统软件设计第60-65页
    5.1 功能模块分析第60页
    5.2 模块的软件设计第60-65页
        5.2.1 主程序模块第60-61页
        5.2.2 初始化程序模块第61-62页
        5.2.3 防碰撞程序模块第62页
        5.2.4 弯道及侧面保护程序模块第62-63页
        5.2.5 CAN 总线通讯程序模块第63-65页
6 试验与分析第65-79页
    6.1 软件开发环境第65-67页
        6.1.1 Keil-uVision4 集成开发环境第65-66页
        6.1.2 JLINK-V8 仿真下载器第66-67页
    6.2 控制模块电路与程序软件调试第67-68页
    6.3 安全距离模型仿真验证第68-74页
        6.3.1 安全距离模型软件仿真第68-72页
        6.3.2 安全距离模型软件测试第72-74页
    6.4 系统关键模块硬件测试第74-79页
        6.4.1 超声波测距模块第74-75页
        6.4.2 侧面保护程序实车测试第75-76页
        6.4.3 系统报警显示模块测试第76-79页
7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7.1 结论第79页
    7.2 展望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6页
附录第86-94页
致谢第94-9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氧化应激对肉鸡肠道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以及缓解肠道氧化损伤物质的研究
下一篇:丽江海棠果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