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进展状况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的发展情况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的发展情况 | 第14-15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 第17-25页 |
2.1 系统设计原理 | 第17-21页 |
2.1.1 朗伯-比尔定律和红外光谱吸收法原理 | 第17-18页 |
2.1.2 量子级联激光器的介绍 | 第18-20页 |
2.1.3 量子级联激光器的驱动设计要求 | 第20-21页 |
2.2 量子级联激光器驱动设计方案 | 第21-23页 |
2.2.1 QCL 驱动硬件设计方案 | 第21-22页 |
2.2.2 QCL 软件设计方案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QCL 驱动硬件设计 | 第25-39页 |
3.1 QCL 驱动电路模块总体结构 | 第25页 |
3.2 主控制器模块设计 | 第25-28页 |
3.3 QCL 驱动电路供电电源模块设计 | 第28-29页 |
3.4 QCL 脉冲恒流驱动设计 | 第29-31页 |
3.4.1 脉冲产生电路模块 | 第29-30页 |
3.4.2 模拟开关调制电路模块 | 第30页 |
3.4.3 压控脉冲恒流源模块 | 第30-31页 |
3.5 QCL 脉冲恒压驱动设计 | 第31-34页 |
3.5.1 可调节脉冲产生电路模块 | 第32页 |
3.5.2 脉冲整形电路模块 | 第32-33页 |
3.5.3 VMOS 管构成的恒压源模块 | 第33-34页 |
3.6 其他模块电路设计 | 第34-36页 |
3.6.1 DA 模块 | 第34页 |
3.6.2 按键阵列电路 | 第34-35页 |
3.6.3 液晶显示电路 | 第35页 |
3.6.4 串口通信接口电路 | 第35-36页 |
3.7 QCL 保护电路模块设计 | 第36-38页 |
3.7.1 慢启动电路模块 | 第36-37页 |
3.7.2 过压保护和防反向浪涌保护模块 | 第37页 |
3.7.3 防静电保护模块 | 第37-38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QCL 驱动软件设计 | 第39-49页 |
4.1 系统软件设计结构 | 第39页 |
4.2 主控制器 DSP 的开发 | 第39-41页 |
4.2.1 CCS 的介绍 | 第40页 |
4.2.2 F28335 软件开发平台的搭建 | 第40-41页 |
4.3 模块程序设计 | 第41-48页 |
4.3.1 初始化程序设计 | 第41-42页 |
4.3.2 中断程序设计 | 第42-43页 |
4.3.3 PWM 产生程序设计 | 第43-45页 |
4.3.4 D/A 接口程序设计 | 第45-46页 |
4.3.5 LCD 显示程序设计 | 第46-47页 |
4.3.6 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脉冲驱动电源测试实验 | 第49-63页 |
5.1 关键电路模块仿真实验 | 第50-52页 |
5.1.1 压控脉冲恒流电路模块仿真 | 第50-51页 |
5.1.2 窄脉冲恒压驱动电路模块仿真 | 第51-52页 |
5.2 脉冲恒流驱动测试实验 | 第52-57页 |
5.2.1 负载感抗和容抗对驱动输出的影响 | 第52-54页 |
5.2.2 压控恒流源的线性度测试和恒流稳定性测试 | 第54-55页 |
5.2.3 不同设置条件下的脉冲恒流测试实验 | 第55-57页 |
5.3 脉冲恒压驱动测试实验 | 第57-61页 |
5.3.1 负载感抗和容抗对驱动输出的影响 | 第57-59页 |
5.3.2 脉冲恒压源的稳定性特性测试 | 第59-60页 |
5.3.3 不同设置条件脉冲恒压源测试实验 | 第60-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群 QCL 驱动电路设计和研究 | 第63-66页 |
6.1 群 QCL 驱动电路设计方案 | 第63-64页 |
6.2 时分复用的设计思想 | 第64-6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作者简介和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