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的隐逸思想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言 | 第6-12页 |
一、百年来庾信及其隐逸思想研究概述 | 第6-10页 |
二、本文研究价值、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庾信隐逸思想发展阶段及其内涵 | 第12-21页 |
第一节 对隐逸的强烈渴慕 | 第13-17页 |
第二节 归隐与出仕的矛盾 | 第17-19页 |
第三节 决心归隐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庾信隐逸思想的来源 | 第21-31页 |
第一节 南北朝的历史环境和文化氛围 | 第21-25页 |
一、南北朝的历史环境 | 第21-23页 |
二、“三教杂糅”的文化氛围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家学渊源和江陵的楚骚文化 | 第25-28页 |
一、庾信的家学渊源 | 第25-26页 |
二、江陵的楚骚文化 | 第26-28页 |
第三节 北朝仕历和家庭状况 | 第28-31页 |
一、庾信的北朝仕历情况 | 第28-29页 |
二、庾信的家庭状况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庾信隐逸诗赋的主要特征 | 第31-37页 |
第一节 集景汇人的抒情方式 | 第31-33页 |
第二节 特定隐逸意象的形成 | 第33-37页 |
一、菊意象 | 第33-34页 |
二、酒意象 | 第34-35页 |
三、神仙意象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附录 | 第41-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