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题材纪录片叙事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绪论 | 第12-30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8-27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7页 |
三、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28-30页 |
第一章 环保题材纪录片概述 | 第30-54页 |
第一节 环保题材纪录片的界定与内容构成 | 第30-36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30-31页 |
二、环保题材纪录片的内容构成 | 第31-36页 |
第二节 环保题材纪录片的发展环境与历程 | 第36-42页 |
一、环保题材纪录片诞生的历史背景 | 第36-37页 |
二、环保题材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 第37-42页 |
第三节 环保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现状及发展机遇 | 第42-54页 |
一、目前中国纪录片创作现状概述 | 第42-43页 |
二、环保题材纪录片叙事存在的问题 | 第43-51页 |
三、环保题材纪录片发展机遇 | 第51-54页 |
第二章 环保题材纪录片的叙事价值 | 第54-63页 |
第一节 环保题材纪录片文本的价值取向 | 第54-59页 |
一、意识形态的叙事互动 | 第54-58页 |
二、绿色理念的体现 | 第58-59页 |
第二节 环保题材纪录片生态书写的社会责任 | 第59-63页 |
一、选题凸显责任意识和历史担当 | 第59-60页 |
二、现实意义以及价值诉求 | 第60-63页 |
第三章 环保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 第63-71页 |
第一节 结构与主题 | 第63-65页 |
第二节 结构与拍摄现场 | 第65-66页 |
一、恶劣环境影响现场拍摄计划 | 第65-66页 |
二、善于捕捉现场发生的精彩瞬间 | 第66页 |
第三节 多维的叙事结构 | 第66-71页 |
一、时间结构 | 第66-67页 |
二、交叉式结构 | 第67-68页 |
三、板块段落式结构 | 第68-69页 |
四、悬念引领式结构 | 第69页 |
五、逻辑与因果线性结构 | 第69-71页 |
第四章 环保题材纪录片的叙事方法 | 第71-86页 |
第一节 故事化叙事手法营造戏剧感 | 第71-79页 |
一、悬念设置增强故事性 | 第72-74页 |
二、节奏化设计带动叙事情绪 | 第74-79页 |
第二节 叙事视角与叙述者:鲜明的主观化表述 | 第79-84页 |
一、全知视角:“可靠叙述者”的构建 | 第79-81页 |
二、限知视角:悬念、谜团的营造 | 第81-84页 |
第三节 选题构思与艺术性论证 | 第84-86页 |
一、人格证据 | 第84页 |
二、情感证据 | 第84-85页 |
三、说明证据 | 第85-86页 |
第五章 环保题材纪录片的叙事语言 | 第86-98页 |
第一节 画面 | 第86-90页 |
一、展示全景生态 | 第86-88页 |
二、直面自然现状 | 第88-90页 |
第二节 同期声 | 第90-92页 |
一、自然音响生态之音 | 第91页 |
二、人物同期诠释真实 | 第91-92页 |
第三节 音乐 | 第92-95页 |
一、天人合一和谐之歌 | 第93页 |
二、情绪渲染节奏调节 | 第93-95页 |
第四节 解说词 | 第95-98页 |
一、张弛有度声情并茂 | 第95-96页 |
二、伦理体验道德回应 | 第96-98页 |
第六章 新媒体环境下环保题材纪录片的发展 | 第98-115页 |
第一节 新媒体的概念与新媒体形态的传播特征 | 第98-101页 |
一、新媒体概念界定 | 第98-99页 |
二、新媒体形态传播特征的优势 | 第99-101页 |
第二节 新媒体对环保题材纪录片的影响 | 第101-108页 |
一、传播渠道便捷化拓宽影响力 | 第101-103页 |
二、受众人群扩大化对创作提出新要求 | 第103-105页 |
三、传播主体多元化迎来“全民记录”新格局 | 第105-106页 |
四、运营方式新颖化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 第106-108页 |
第三节 新媒体对环保题材纪录片叙事带来新变化 | 第108-115页 |
一、叙事风格的新变化 | 第108-109页 |
二、解说词叙事语态的新变化 | 第109-110页 |
三、故事化的全新表达 | 第110-111页 |
四、全方位的细节叙事 | 第111-112页 |
五、个体叙事与碎片化的叙事相结合 | 第112-113页 |
六、微纪录片形式应运而生 | 第113-115页 |
结语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1页 |
附录 | 第121-124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