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水射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第8-9页 |
1.1.1 水射流技术的发展 | 第8页 |
1.1.2 水射流技术的应用 | 第8-9页 |
1.2 国内外超高压水射流技术的发展情况及趋势 | 第9-11页 |
1.2.1 国外超高压水射流机床的发展情况 | 第9-11页 |
1.2.2 国内超高压水射流技术的发展情况 | 第11页 |
1.2.3 超高压水射流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1页 |
1.3 五轴机床的后置处理技术 | 第11-14页 |
1.3.1 五轴数控技术的发展 | 第11-12页 |
1.3.2 后置处理技术的发展 | 第12-13页 |
1.3.3 后置处理技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1.4.1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4.2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五轴数控机床运动学的算法求解 | 第16-34页 |
2.1 后置处理的重要概念 | 第16-19页 |
2.1.1 相关坐标系及轴的定义 | 第16-17页 |
2.1.2 刀位文件(Cuteer Location Source Files) | 第17-19页 |
2.2 五轴数控机床的运动学求解 | 第19-33页 |
2.2.1 A-C 工作台双回转五轴数控机床运动学的求解 | 第21-25页 |
2.2.2 B-C 正交双摆动五轴数控机床的运动学求解 | 第25-28页 |
2.2.3 A 摆动 C 转台五轴数控机床的运动学求解 | 第28-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五轴加工中非线性误差的分析与校核 | 第34-56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非线性误差的理论分析 | 第34-41页 |
3.2.1 非线性误差产生的根本原因 | 第34-35页 |
3.2.2 线性误差 | 第35-36页 |
3.2.3 非线性误差 | 第36页 |
3.2.4 非线性误差的模型建立 | 第36-41页 |
3.3 最大非线性误差的位置点预测 | 第41-45页 |
3.4 最大非线性误差的控制方法及仿真验证 | 第45-52页 |
3.4.1 自适应非线性误差的控制方法 | 第46-48页 |
3.4.2 自适应线性化法最大非线性误差仿真验证 | 第48-52页 |
3.5 最大非线性误差的影响因素 | 第52-5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五轴数控加工中进给速度的校核 | 第56-80页 |
4.1 引言 | 第56-57页 |
4.2 不同加减速曲线的控制策略 | 第57-62页 |
4.2.1 直线加减速曲线的控制策略 | 第57-58页 |
4.2.2 指数加减速控制曲线策略 | 第58-59页 |
4.2.3 S 曲线的加减速控制策略 | 第59-62页 |
4.3 连续小线段的速度、加速度的约束条件 | 第62-64页 |
4.3.1 连续小线段拐点的速度约束条件 | 第63-64页 |
4.3.2 连续小线段拐点加速度约束条件 | 第64页 |
4.4 S 形曲线加减速的算法分析 | 第64-77页 |
4.5 速度及加速度的仿真验证 | 第77-7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5章 后置处理界面的实现 | 第80-92页 |
5.1 数控系统主要指令介绍和编程要求 | 第80-82页 |
5.1.1 数控系统主要指令介绍 | 第80-81页 |
5.1.2 编程的基本格式 | 第81-82页 |
5.2 后置处理界面开发的软硬件环境 | 第82页 |
5.3 后置处理界面实现 | 第82-9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92-94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92-93页 |
6.2 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