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生物制品药物的生产论文

多西紫杉醇靶向纳米粒制备、表征及抗肿瘤作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9-21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多西紫杉醇的简介第10-12页
        1.2.1 多西紫杉醇的理化性质第11页
        1.2.2 多西紫杉醇的生物活性第11-12页
        1.2.3 多西紫杉醇抗癌作用机制第12页
        1.2.4 多西紫杉醇作为抗肿瘤药物存在的问题第12页
    1.3 生物素概述第12-16页
        1.3.1 生物素的理化性质第13页
        1.3.2 生物素的结构第13-14页
        1.3.3 生物素标记白蛋白第14-15页
        1.3.4 生物素受体介导的药物靶向简述第15-16页
    1.4 牛血清白蛋白简介第16页
    1.5 纳米技术第16-18页
        1.5.1 纳米化药物概述第16-17页
        1.5.2 纳米化药物特点第17页
        1.5.3 纳米药物的类型第17-18页
        1.5.4 纳米化药物的制备方法第18页
    1.6 超临界反溶剂法原理第18-19页
        1.6.1 超临界过程原理及特点第18-19页
        1.6.2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在抗生素类药品中的应用第19页
    1.7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第19-20页
        1.7.1 课题的提出第19-20页
        1.7.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20页
    1.8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2章 多西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制备及方法学验证第21-34页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1-22页
        2.1.1 实验仪器第21页
        2.1.2 实验试剂与材料第21-22页
    2.2 DTX-BSANPs的制备第22页
    2.3 DTX-BSANPs单因素影响实验第22-30页
        2.3.1 BSA浓度单因素影响第23页
        2.3.2 DTX浓度单因素影响结果第23-24页
        2.3.3 乙醇和水的比例单因素影响结果第24-25页
        2.3.4 乙醇的滴加速单因素影响结果第25-26页
        2.3.5 DTX-BSANPs单因素测评第26页
        2.3.6 匀浆速度对DTX-BIO-BSANPs粒径的影响第26-27页
        2.3.7 匀浆时间对DTX-BIO-BSANPs粒径的影响第27-28页
        2.3.8 均质压力对DTX-BIO-BSANPs粒径的影响第28-29页
        2.3.9 均质时间对DTX-BIO-BSANPs粒径的影响第29-30页
    2.4 N-羟基琥珀酰亚胺生物素酯的制备第30-32页
        2.4.1 DCC法制备N-羟基琥珀酰亚胺生物素酯第30-31页
        2.4.2 用三乙胺催化法制备N-羟基琥珀酰亚胺生物素酯第31页
        2.4.3 酯化反应基本原理第31页
        2.4.4 酯化反应合成及讨论第31-32页
        2.4.5 生物素偶联多西紫杉醇纳米微粒的制备第32页
    2.5 DTX-BIO-BSANPs的制备第32-33页
    2.6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DTX-BIO-BSANPs纳米粒的表征第34-46页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4-35页
        3.1.1 实验仪器第34页
        3.1.2 材料和试剂第34-35页
    3.2 N-羟基琥珀酰亚胺生物素酯和DTX-BSANPs的偶联比测定第35页
    3.3 体外释放实验第35页
    3.4 DTX-BIO-BSANPs的检测第35-38页
        3.4.1 粒径和电位的测定第35页
        3.4.2 成球率的测定第35-36页
        3.4.3 包封率、载药量的测定第36页
        3.4.4 DTX-BIO-BSANPs的检测第36页
        3.4.5 DTX-BIO-BSANPs的形态、稳定性检测第36-37页
        3.4.6 DTX-BIO-BSANPs和多西紫杉醇的物理状态第37页
        3.4.7 差示扫描热法(DSC)第37页
        3.4.8 多西紫杉醇高效液相色谱的测定第37页
        3.4.9 体外释放的测定第37-38页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8-45页
        3.5.1 N-羟基琥珀酰亚胺生物酯与DTX-BIO-BSANPs偶联比的结果第38页
        3.5.2 DTX-BIO-BSANPs扫描电镜检测结果第38-42页
        3.5.3 DTX-BIO-BSANPs的X衍射检测结果第42页
        3.5.5 DTX-BIO-BSANPsDSC差热分析检测结果第42-44页
        3.5.6 DTX-BIO-BSANPs体外药物释放研究结果第44-45页
    3.6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多西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抗肿瘤活性研究第46-53页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6-47页
        4.1.1 实验仪器第46页
        4.1.2 材料和试剂第46-47页
    4.2 DTX-BIO-BSANPs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第47-48页
        4.2.1 细胞培养方法第47-48页
        4.2.2 DTX-BIO-BSANPs体外细胞毒性测定第48页
    4.3 DTX-BIO-BSANPs的细胞摄取第48页
    4.4 DTX-BIO-BSANPs体内抗肿瘤性测定第48-49页
    4.5 实验结构与分析第49-51页
        4.5.1 DTX-BIO-BSANPs体外肿瘤细胞抑制效果第49-50页
        4.5.2 DTX-BIO-BSANPs的细胞摄取测定结果第50-51页
        4.5.3 DTX-BIO-BSANPs对S180荷瘤小鼠的肿瘤抑制作用第51页
    4.6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1页
致谢第61-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胆状Ag/N掺杂黑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金银花提取物关键精制工艺质量控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