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8页 |
1.1 课题提出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和创新点 | 第15-18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2.3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2.4 研究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32页 |
2.1 焦化废水简介 | 第18-24页 |
2.1.1 焦化废水的来源及其危害 | 第18-19页 |
2.1.2 焦化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及出水特点及危害 | 第19-24页 |
2.2 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方法 | 第24-28页 |
2.2.1 常见的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方法 | 第24-27页 |
2.2.2 过硫酸盐氧化技术 | 第27-28页 |
2.3 颗粒活性炭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技术 | 第28-32页 |
2.3.1 颗粒活性炭活化过二硫酸盐氧化法 | 第29-30页 |
2.3.2 颗粒活性炭活化过一硫酸氢盐氧化法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2-42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2-34页 |
3.1.1 焦化废水生化出水水质 | 第32页 |
3.1.2 实验药剂与仪器 | 第32-34页 |
3.2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4-36页 |
3.2.1 TOC的测定 | 第35-36页 |
3.2.2 PMS的测定 | 第36页 |
3.3 .静态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3.3.1 不同影响因素对GAC活化PMS对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2 PMS的分解研究 | 第37-38页 |
3.3.3 GAC的重复利用研究 | 第38页 |
3.3.4 颗粒活性炭表征分析 | 第38-39页 |
3.3.5 焦化废水生化出水处理前后有机物组分分析 | 第39页 |
3.3.6 GAC分别活化H_2O_2、PS和PMS氧化法对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效果的对比研究 | 第39页 |
3.4 动态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39-42页 |
第四章 GAC活化过一硫酸氢盐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静态实验研究 | 第42-74页 |
4.1 不同影响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2-54页 |
4.1.1 GAC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2-44页 |
4.1.2 PMS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4-47页 |
4.1.3 初始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7-50页 |
4.1.4 最佳条件下GAC对PMS的吸附氧化作用研究 | 第50-54页 |
4.2 PMS的分解 | 第54-57页 |
4.3 GAC的重复利用 | 第57-61页 |
4.4 颗粒活性炭表征分析 | 第61-63页 |
4.5 焦化废水生化出水处理前后有机物组分分析 | 第63-69页 |
4.6 GAC分别活化H_2O_2、PS和PMS氧化法对处理效果的对比研究 | 第69-7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GAC活化PMS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动态实验研究 | 第74-80页 |
5.1 流速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74-76页 |
5.2 KHSO_5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76-77页 |
5.3 GAC吸附和GAC活化PMS氧化法对处理效果的动态对比 | 第77-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0-84页 |
6.1 结论 | 第80-82页 |
6.2 建议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