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2.1 亏缺灌溉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2.2 农田土壤CO_2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3 农田土壤N_2O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2.4 灌溉对农田温室效应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5 国内外研究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20页 |
2.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2.1.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2.1.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2 研究方案 | 第17-18页 |
2.2.1 试验区概况 | 第17页 |
2.2.2 试验方案 | 第17-18页 |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18-19页 |
2.3.1 温室气体采集与测定 | 第18-19页 |
2.3.2 土壤温度及水分的测定 | 第19页 |
2.4 计算方法 | 第19页 |
2.4.1 土壤CO_2和N_2O排放通量计算方法 | 第19页 |
2.4.2 土壤CO_2和N_2O累积排放量计算方法 | 第19页 |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19-20页 |
第三章 亏缺灌溉下土壤CO_2排放特征 | 第20-27页 |
3.1 冬小麦季土壤CO_2排放通量变化 | 第20-22页 |
3.1.1 亏缺灌溉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 | 第20-21页 |
3.1.2 亏缺灌溉对土壤CO_2平均排放通量的影响 | 第21-22页 |
3.2 夏玉米季土壤CO_2排放通量变化 | 第22-23页 |
3.2.1 亏缺灌溉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 | 第22-23页 |
3.2.2 亏缺灌溉对土壤CO_2平均排放通量的影响 | 第23页 |
3.3 冬小麦-夏玉米季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变化规律 | 第23-25页 |
3.4 讨论 | 第25-26页 |
3.5 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亏缺灌溉下土壤N_2O排放特征 | 第27-34页 |
4.1 冬小麦季土壤N_2O排放通量变化 | 第27-29页 |
4.1.1 亏缺灌溉对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 第27-28页 |
4.1.2 亏缺灌溉对土壤N_2O平均排放通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4.2 夏玉米季土壤N_2O排放通量变化 | 第29-30页 |
4.2.1 亏缺灌溉对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 第29页 |
4.2.2 亏缺灌溉对土壤N_2O平均排放通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4.3 冬小麦-夏玉米季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变化规律 | 第30-32页 |
4.4 讨论 | 第32-33页 |
4.5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五章 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机理 | 第34-43页 |
5.1 亏缺灌溉下土壤环境因子的动态变化 | 第34-38页 |
5.1.1 土壤水分的变化 | 第34-35页 |
5.1.2 土壤温度的变化 | 第35-36页 |
5.1.3 土壤无机氮的变化 | 第36-38页 |
5.2 土壤CO_2排放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38-39页 |
5.2.1 土壤CO_2排放与土壤水分间的关系 | 第38页 |
5.2.2 土壤CO_2排放与土壤温度间的关系 | 第38-39页 |
5.3 土壤N_2O排放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39-40页 |
5.3.1 土壤N_2O排放与土壤水分间的关系 | 第39页 |
5.3.2 土壤N_2O排放与土壤温度间的关系 | 第39-40页 |
5.3.3 土壤N_2O排放与土壤无机氮间的关系 | 第40页 |
5.4 讨论 | 第40-42页 |
5.5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3-46页 |
6.1 结论 | 第43-44页 |
6.2 本研究创新点 | 第44-45页 |
6.3 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