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3页 |
三、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一)文献的统计分析 | 第13-15页 |
(二)高校办学自主权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三)关于权利的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四)关于权利边界的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8-21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阐释及理论基础 | 第21-29页 |
一、相关概念阐释 | 第21-25页 |
(一)相关概念的厘定 | 第21-24页 |
(二)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24-25页 |
二、高校办学自主权边界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一)权力制衡理论 | 第25-26页 |
(二)教育政策价值定位理论 | 第26页 |
(三)合作治理理论 | 第26-27页 |
三、高校办学自主权边界设定原则 | 第27-29页 |
(一)正当程序原则 | 第27页 |
(二)比例性原则 | 第27-29页 |
第三章 高校办学自主权边界规约的现实考察 | 第29-40页 |
一、高校办学自主权边界的相关规定 | 第30-34页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自主权边界的规定 | 第30-31页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自主权边界的规定 | 第31-34页 |
二、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边界的现实状态 | 第34-40页 |
(一)高校办学自主权边界的访谈调查 | 第34-38页 |
(二)高校办学自主权边界的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第四章 高校办学自主权边界落实的成因检视 | 第40-46页 |
一、高校办学自主权边界的法律缺弊 | 第40-41页 |
(一)立法设计不完善,法律规定不明晰 | 第40-41页 |
(二)缺乏具体的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 | 第41页 |
二、高校办学自主权边界的政府障碍 | 第41-44页 |
(一)政府权力边界意识薄弱 | 第42页 |
(二)政府管理职能尚未转变 | 第42-43页 |
(三)政府监督、评估和约束机制失调 | 第43-44页 |
三、高校办学自主权边界的本体缺失 | 第44-46页 |
(一)行政化权力色彩浓厚 | 第44-45页 |
(二)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45-46页 |
第五章 高校办学自主权边界确立的突破路径 | 第46-52页 |
一、法律层面: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46-47页 |
(一)完善立法设计,明晰法律法规 | 第46-47页 |
(二)进一步明确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 | 第47页 |
二、政府层面:管理体制的破除 | 第47-49页 |
(一)增强政府权力边界意识 | 第47-48页 |
(二)转变政府管理职能 | 第48-49页 |
(三)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 | 第49页 |
三、高校层面:内部控制的调整 | 第49-52页 |
(一)规范行政化模式 | 第49-50页 |
(二)改善监督机制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荣誉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