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拉曼散射的基本原理 | 第12-14页 |
1.2 拉曼光谱技术的发展 | 第14-22页 |
1.2.1 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 | 第15-16页 |
1.2.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 | 第16-19页 |
1.2.3 激光共振拉曼光谱 | 第19页 |
1.2.4 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 | 第19-21页 |
1.2.5 针尖增强拉曼光谱 | 第21-22页 |
1.3 拉曼光谱在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4-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猴子大脑皮层组织的拉曼光谱研究 | 第28-45页 |
2.1 引言 | 第28-29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29-30页 |
2.2.1 材料 | 第29页 |
2.2.2 方法 | 第29-3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42页 |
2.3.1 前额区域(10区)的拉曼光谱研究 | 第30-34页 |
2.3.2 海马区域(16区)的拉曼光谱研究 | 第34-36页 |
2.3.3 不同年龄段大脑皮层的拉曼光谱比较与判别(10区、16区) | 第36-42页 |
2.4 小结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第三章 小牛胸腺DNA及其组分的拉曼光谱研究 | 第45-61页 |
3.1 引言 | 第45-46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46-47页 |
3.2.1 材料 | 第46页 |
3.2.2 方法 | 第46-47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47-58页 |
3.3.1 银溶胶的电镜照片 | 第47-48页 |
3.3.2 阴离子存在下的银溶胶的吸收光谱 | 第48-50页 |
3.3.3 小牛胸腺DNA的普通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 第50-52页 |
3.3.4 阴离子存在下DNA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 第52-56页 |
3.3.5 腺嘌呤(A)的拉曼光谱、SERS谱及氯离子的影响 | 第56-58页 |
3.4 小结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第四章 乳腺癌细胞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及成像研究 | 第61-79页 |
4.1 引言 | 第61-62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62-66页 |
4.2.1 材料 | 第62页 |
4.2.2 方法 | 第62-6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6-76页 |
4.3.1 乳腺癌细胞的拉曼光谱 | 第66-68页 |
4.3.2 乳腺癌细胞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 第68-70页 |
4.3.3 乳腺癌细胞与金溶胶相互作用的SERS谱 | 第70-74页 |
4.3.4 乳腺癌细胞的SERS光谱成像 | 第74-75页 |
4.3.5 金纳米颗粒与乳腺癌细胞内组分相互作用的结构模型 | 第75-76页 |
4.4 小结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第五章 SERS标记免疫检测及其在肿瘤细胞中的应用研究 | 第79-99页 |
5.1 引言 | 第79-80页 |
5.2 SERS标记免疫检测的原理 | 第80-82页 |
5.3 材料与方法 | 第82-85页 |
5.3.1 材料 | 第82页 |
5.3.2 方法 | 第82-85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85-96页 |
5.4.1 以4,4’-联吡啶为探针分子的SERS标记免疫检测研究 | 第85-92页 |
5.4.2 SERS标记免疫检测在肿瘤细胞中应用的定性研究 | 第92-96页 |
5.5 小结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9-10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