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8页 |
1.1 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4页 |
1.2.1 国内外沉积相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研究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7页 |
1.5 主要认识及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地质概况 | 第18-27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8-19页 |
2.2 地层特征 | 第19-21页 |
2.2.1 房山泡组 | 第19页 |
2.2.2 沙河街组 | 第19-20页 |
2.2.3 东营组 | 第20-21页 |
2.3 构造格架及其演化特征 | 第21-27页 |
2.3.1 盆地构造格架 | 第21-22页 |
2.3.2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 第22-23页 |
2.3.3 盆地构造演化 | 第23-27页 |
第3章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第27-48页 |
3.1 沉积相标志 | 第27-38页 |
3.1.1 沉积特征 | 第27-34页 |
3.1.2 测井相特征 | 第34-36页 |
3.1.3 地震相特征 | 第36-38页 |
3.2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第38-48页 |
3.2.1 沉积相类型 | 第38页 |
3.2.2 沉积相特征 | 第38-48页 |
第4章 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 | 第48-73页 |
4.1 层序格架划分方案 | 第48-49页 |
4.2 单井相分析 | 第49-55页 |
4.2.1 太阳2井单井相分析 | 第49-51页 |
4.2.2 盖南1井单井相分析 | 第51-54页 |
4.2.3 辽海18-1-1井单井相分析 | 第54页 |
4.2.4 海12井单井相分析 | 第54-55页 |
4.3 连井剖面分析 | 第55-63页 |
4.3.1 月东18-葵东2连井沉积相剖面 | 第55-56页 |
4.3.2 海南20-燕南2连井沉积相剖面 | 第56-57页 |
4.3.3 海南3-太阳1连井沉积相剖面 | 第57-58页 |
4.3.4 辽海18-1-1-荣16连井沉积相剖面 | 第58-63页 |
4.4 沉积相平面展布 | 第63-71页 |
4.4.1 层序6(东二下段)沉积相平面展布 | 第63-65页 |
4.4.2 层序7(东二上段)沉积相平面展布 | 第65-67页 |
4.4.3 层序8(东一下段)沉积相平面展布 | 第67-69页 |
4.4.4 层序9(东一上段)沉积相平面展布 | 第69-71页 |
4.5 滩海东部地区东营组沉积模式 | 第71-73页 |
第5章 沉积相主控因素分析 | 第73-78页 |
5.1 构造古地貌对沉积相的控制作用 | 第73-78页 |
5.1.1 层序6(东二下段)古地貌与沉积相匹配关系 | 第73页 |
5.1.2 层序7(东二上段)古地貌与沉积体系匹配关系 | 第73-74页 |
5.1.3 层序8(东一下段)古地貌与沉积体系匹配关系 | 第74-76页 |
5.1.4 层序9(东一上段)古地貌与沉积体系匹配关系 | 第76-78页 |
第6章 结论及认识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附录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