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1-30页 |
1.1 苏云金芽胞杆菌简介 | 第11-12页 |
1.2 苏云金素简介 | 第12-15页 |
1.2.1 苏云金素的分离与纯化 | 第12页 |
1.2.2 苏云金素的特性与结构 | 第12-13页 |
1.2.3 苏云金素的活性 | 第13-14页 |
1.2.4 苏云金素合成基因簇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细菌分泌系统概述 | 第15-29页 |
1.3.1 Ⅰ型分泌系统(Type Ⅰ secretion systems,T1SSs) | 第16-17页 |
1.3.2 Ⅱ型分泌系统(Type Ⅱ secretion systems,T2SSs) | 第17-18页 |
1.3.3 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s) | 第18-19页 |
1.3.4 Ⅳ型分泌系统(Type Ⅳsecretion systems,T4SSs) | 第19-24页 |
1.3.4.1 Ⅳ型分泌系统分类 | 第19-21页 |
1.3.4.2 Ⅳ型分泌系统分泌机制 | 第21-22页 |
1.3.4.3 Ⅳ型分泌系统的组装 | 第22-23页 |
1.3.4.4 Ⅳ型分泌系统的能量动力亚基 | 第23-24页 |
1.3.5 Ⅴ型分泌系统(Type Ⅴ secretion systems,T5SSs) | 第24-26页 |
1.3.6 其它分泌系统 | 第26-29页 |
1.4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 第29-3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0-4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0-35页 |
2.1.1 菌株、质粒和引物 | 第30-32页 |
2.1.2 培养基 | 第32-33页 |
2.1.3 试剂和仪器 | 第33-35页 |
2.1.3.1 试剂 | 第33-34页 |
2.1.3.2 仪器 | 第34-3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5-43页 |
2.2.1 DNA常规操作 | 第35-38页 |
2.2.1.1 DNA体外重组操作 | 第35页 |
2.2.1.2 PCR扩增 | 第35页 |
2.2.1.3 大肠杆菌质粒抽提 | 第35-36页 |
2.2.1.4 苏云金芽胞杆菌质粒的提取 | 第36页 |
2.2.1.5 苏云金芽胞杆菌总DNA的制备 | 第36-37页 |
2.2.1.6 大肠杆菌质粒快速抽提(又称质粒快检) | 第37页 |
2.2.1.7 质粒DNA的纯化和脱盐 | 第37-38页 |
2.2.1.8 去磷酸化 | 第38页 |
2.2.1.9 OMEGA DNA凝胶试剂盒回收DNA | 第38页 |
2.2.2 重组质粒的转化及转化子的筛选鉴定 | 第38-40页 |
2.2.2.1 大肠杆菌的常规转化 | 第38-39页 |
2.2.2.2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电转化 | 第39-40页 |
2.2.2.3 大肠杆菌转化子的筛选 | 第40页 |
2.2.2.4 苏云金芽胞杆菌重组菌的筛选 | 第40页 |
2.2.3 插入缺失突变双交换突变体的筛选及验证 | 第40-41页 |
2.2.4 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苏云金素 | 第41页 |
2.2.5 细胞内代谢物质的提取 | 第41-42页 |
2.2.6 苏云金素和胞内代谢物的检测 | 第42-43页 |
2.2.6.1 苏云金素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 | 第42页 |
2.2.6.2 胞内代谢物的飞行质谱检测 | 第42-43页 |
3 结果和分析 | 第43-52页 |
3.1 苏云金芽胞杆菌CT-43菌株中virD4基因在苏云金素合成中的作用研究 | 第43-50页 |
3.1.1 菌株CT-43中virD4基因左右臂和kan~r抗性基因的PCR扩增 | 第43页 |
3.1.2 菌株CT-43中virD4基因中断载体pEMB1155的构建 | 第43-45页 |
3.1.3 菌株CT-43中virD4基因插入缺失突变株的筛选 | 第45-47页 |
3.1.4 菌株CT-43中virD4基因中断对苏云金素合成的影响 | 第47-50页 |
3.1.4.1 突变株BMB1122发酵上清液HPLC检测 | 第47-48页 |
3.1.4.2 突变株BMB1122胞内代谢物的HPLC和LCMS-IT-TOF飞行质谱检测 | 第48-50页 |
3.2 苏云金芽胞杆菌CT-43菌株中virBll基因在苏云金素合成中的作用研究 | 第50-52页 |
3.2.1 菌株CT-43中virBll基因左右臂的PCR扩增 | 第50-51页 |
3.2.2 菌株CT-43中virBll基因中断载体pEMB1160的构建 | 第51-52页 |
4 讨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