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我国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3页
        1.2.1 多中心治理的含义界定第10-11页
        1.2.2 有关农村治理主体的研究第11-12页
        1.2.3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体评述第12-13页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1 比较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2 文献分析方法第14页
        1.3.3 系统研究方法第14页
    1.4 论文的创新点第14-15页
第2章 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及其理论基础第15-25页
    2.1 治理与多中心治理第15-17页
        2.1.1 治理理论第15-16页
        2.1.2 多中心治理及其权力主体分析第16-17页
    2.2 农村治理主体及其划分第17-25页
        2.2.1 农村治理主体的内涵第17-18页
        2.2.2 农村治理主体的划分第18-25页
第3章 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第25-33页
    3.1 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面临的困境第25-29页
        3.1.1 农村“两委会”之间协调配合较差第25-26页
        3.1.2 乡镇政府对农村村委会干预过多第26-27页
        3.1.3 农民缺乏对农村社会事务的话语权第27-28页
        3.1.4 农村民间组织发展滞后第28-29页
        3.1.5 农村精英管理弱化第29页
    3.2 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第29-33页
        3.2.1 农村两委会职能发挥的偏差第29-30页
        3.2.2 乡镇政府职能的错位第30页
        3.2.3 农民缺乏利益表达的机制第30-31页
        3.2.4 农村民间组织所获支持的缺乏第31-32页
        3.2.5 农村精英阶层发展的步履维艰第32-33页
第4章 应对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面临困境的对策第33-43页
    4.1 充分发挥权威型治理主体的功能第33-36页
        4.1.1 合理界定乡镇政府的职能第33-34页
        4.1.2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第34-35页
        4.1.3 促进农村村委会职能复位第35-36页
    4.2 全面提升非权威型治理主体的素质第36-39页
        4.2.1 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治能力第36-37页
        4.2.2 积极培育发展农村民间组织第37-38页
        4.2.3 合理引导农村精英阶层的健康发展第38-39页
    4.3 促进治理主体间的相互协调第39-43页
        4.3.1 明确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职能界限第39-40页
        4.3.2 正确处理“两委”关系第40-41页
        4.3.3 实现各治理主体间的互动合作第41-43页
第5章 结论第43-44页
    5.1 本文研究的主要观点第43页
    5.2 本文的一些局限性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致谢第48-49页
作者简介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自由度双旋翼直升机飞行姿态的控制方法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成因及其对策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