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背景以及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总量控制及总量分配的发展历程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总量控制概念及核心内容 | 第10页 |
1.2.2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发展历程 | 第10-13页 |
1.2.3 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16-20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6-18页 |
1.3.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基于信息熵的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模型的建立 | 第20-26页 |
2.1 分配方法简介 | 第20-22页 |
2.1.1 信息熵简介 | 第20页 |
2.1.2 信息熵在水污染物总量分配中应用的基本思想 | 第20-21页 |
2.1.3 分配模型中指标的选择 | 第21-22页 |
2.1.4 应用方法的制定 | 第22页 |
2.2 基于信息熵的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模型的建立 | 第22-26页 |
2.2.1 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技术路线的制定 | 第22-24页 |
2.2.2 计算方法的确定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基于信息熵的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模型在天津市的应用 | 第26-48页 |
3.1 天津市背景介绍 | 第26-29页 |
3.1.1 社会及经济概括 | 第26页 |
3.1.2 天津市水资源现状 | 第26-27页 |
3.1.3 天津市水环境现状 | 第27-29页 |
3.2 基于现状的天津市水污染物信息熵应用分析 | 第29-35页 |
3.2.1 基础数据收集 | 第29-34页 |
3.2.2 基于现状指标负荷污染物量的信息熵值分析 | 第34-35页 |
3.3 天津市基于工业COD 排放量的环境库滋涅茨曲线 | 第35-41页 |
3.3.1 环境库滋涅茨曲线 | 第35页 |
3.3.2 天津市环境库滋涅茨曲线验证 | 第35-39页 |
3.3.3 天津市GDP 与人口的预测及COD 总量控制目标的确定 | 第39-41页 |
3.4 基于信息熵的天津市水污染物总量分配 | 第41-43页 |
3.4.1 分配方案的设定 | 第41页 |
3.4.2 基于信息熵的水污染物总量分配结果 | 第41-43页 |
3.5 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3.5.1 基于信息熵的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案优化后的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3.5.2 基于信息熵的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模型的评价 | 第44-46页 |
3.6 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总量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48-66页 |
4.1 工程技术措施的实施 | 第48-49页 |
4.1.1 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 第48-49页 |
4.1.2 技术措施的实施 | 第49页 |
4.2 管制措施的实施 | 第49-50页 |
4.3 经济措施的实施 | 第50-61页 |
4.3.1 排污权交易的实施 | 第50-57页 |
4.3.2 排污权交易体系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57-58页 |
4.3.3 排污权交易体系设计的建议 | 第58-60页 |
4.3.4 排污权交易体系的研究方向 | 第60-61页 |
4.4 综合措施的实施 | 第61-66页 |
4.4.1 综合措施实施的基本思想 | 第61-62页 |
4.4.2 综合措施应用方法 | 第62-64页 |
4.4.3 综合措施实施分析 | 第64-66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66-68页 |
5.1 成果与创新 | 第66-67页 |
5.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