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1.1 多金属氧酸盐概述 | 第11-13页 |
| 1.1.1 多金属氧酸盐光催化 | 第12-13页 |
| 1.1.2 多金属氧酸盐电催化 | 第13页 |
| 1.2 纳米粒子与碳纳米管 | 第13-14页 |
| 1.2.1 纳米粒子 | 第13页 |
| 1.2.2 碳纳米管 | 第13-14页 |
| 1.3 多金属氧酸盐薄膜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1.3.1 纳米粒子复合薄膜研究进展 | 第14页 |
| 1.3.2 碳纳米管复合薄膜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1.4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第2章 Dawson 型钒取代磷钨酸盐/CdS 复合膜 | 第16-27页 |
| 2.1 引言 | 第16-17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17-19页 |
|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17-18页 |
| 2.2.2 基底的清洗和亲水处理 | 第18页 |
| 2.2.3 1-K7P_2W_(17)VO_(62)·18H_2O(P_2W_(17)V)的合成 | 第18页 |
| 2.2.4 CdS 纳米粒子的合成 | 第18页 |
| 2.2.5 复合薄膜自组装 | 第18-19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19-26页 |
| 2.3.1 CdS 纳米粒子的 UV-vis 光谱 | 第19页 |
| 2.3.2 膜增长的 UV-vis 光谱 | 第19-21页 |
| 2.3.3 复合薄膜的 AFM | 第21页 |
| 2.3.4 复合薄膜光催化性质研究 | 第21-26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钒取代多酸基碳纳米管复合膜 | 第27-38页 |
| 3.1 引言 | 第27-28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28-30页 |
|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8-29页 |
| 3.2.2 基底的清洗和亲水处理 | 第29页 |
| 3.2.3 碳纳米管的酸化处理 | 第29页 |
| 3.2.4 磷钨酸盐-碳纳米管复合物的合成 | 第29页 |
| 3.2.5 复合薄膜自组装 | 第29-30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7页 |
| 3.3.1 酸化后碳纳米管的红外谱图 | 第30页 |
| 3.3.2 UV-vis 光谱 | 第30-31页 |
| 3.3.3 钒取代磷钨酸盐的电化学 | 第31-32页 |
| 3.3.4 缓冲溶液的选择及扫速的影响 | 第32-33页 |
| 3.3.5 复合薄膜对多巴胺的电化学氧化 | 第33-36页 |
| 3.3.6 复合薄膜的冷热稳定性 | 第36-3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